绿地 能否超越万科成为行业老大的话题,随年终将至又转火热。
12月27日, 绿地 旗下首家超市“上海外高桥进口商品直销中心宝山店”正式开业,首次进军零售业。
绿地 在新闻稿中指:“此举标志着 绿地 集团启动战略转型,正式进军消费领域,并且是集团实施大消费战略的一个重要节点。”
这不难令人想起,十多年前万科为走向专业化,忍痛“做减法”,从业务体系中剥离万佳的故事。
在郁亮宣扬“不求规模,要的是有质量的增长”的当下,走轻资产路线成为万科的方向。而 绿地 进军零售业,与万科的发展方向似乎已南辕北辙。
绿地 开超市
绿地 旗下首家超市定位为面向都市人群的竞品超市,由 绿地 集团与上海外高桥进口商品直销中心共同打造。
绿地 商业集团常务副总经理薛迎杰表示,上海外高桥进口商品直销中心的诞生,是自贸区政策利好百姓、让百姓享受国家发展红利的典型代表。“ 绿地 集团与之强强联合,让更多百姓享受到这一红利,并且也契合 绿地 集团营造美好生活的企业宗旨。”
资料显示,宝山店超市位于上海宝山 绿地 新都会一层,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热门商品。
而 绿地 新都会是 绿地 集团在上海宝山打造的首个商业广场,于2003年1月正式开业,旨在打造服务于周边居民集吃、住、行、游、娱、购,辅之创新性经济产业的中高档商业体。
介绍称, 绿地 超市与普通卖场的区别在于,除了100%是进口商品外,还引入互动体验区,引导消费者深入了解商品,实现体验式消费。
“在‘进口水果体验区’,顾客不仅可以试吃体验,也可以选择礼篮搭配或水果切片服务;‘生鲜区’陈列的大量鲜活海鲜,提供现场分割及试吃体验;在‘酒窖’吧台,顾客可以免费试饮,品尝世界知名产区美酒。”超市相关负责人介绍。
绿地 方面称,宝山店是 绿地 集团旗下的第一家超市,是集团实施大消费战略的一个重要节点。 绿地 集团推出精品超市进军零售业,正是因为看到了人们对于健康和品质的关注,以及中国消费升级的契机。
另据了解, 绿地 集团此前提出的大消费战略为,顺应中国市场消费结构和消费需求转型升级的趋势,围绕快消品、日用品、医疗健康等“大消费”相关的领域。 绿地 计划未来5年强化全球经营,多元发展,在若干领域培育一批“ 绿地 系”企业。
随着宝山店开业, 绿地 集团与上海外高桥进口商品直销中心将继续合作,位于上海长宁区和徐汇区等区域的 绿地 超市也在筹备中,预计2015年开业。
专业化与多元化
市场更关注的或许是, 绿地 作为在房地产销售规模上足以叫板万科的企业,正在进军万科十多年前放弃掉的行业。
2001年9月,在深圳东湖宾馆举行的第2次临时股东大会上,万科董事会通过了转让万佳百货股权的议案,将万佳卖给了正好有意扩大内地零售业务的大股东华润。
随着将万佳百货出售,万科彻底退出了零售行业,也标志着万科专业化战略调整全部完成。彼时王石称,总算把万佳卖掉了。时间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金手指”委实风光,但要想更大更强,必须忍痛断臂,走向专业化。
绿地 进军零售业走上与万科完全相反的道路,这是否是一条不那么“专业化”的路?
在新时代证券地产行业分析师裴明华看来,万科与 绿地 进军零售行业的出发点并不相同,但较为一致的是整个地产行业都在转型,大家能看到行业的天花板,都在谋求转型。
“郁亮说过,更多的资源意味着更多的资源占用和更多的存货。万科一直在追求轻资产模式,不太追求资产过多、资金沉淀。”
“ 绿地 走多元化道路,摊子铺得大,涉及到的行业比较多,不能从单纯的地产公司角度去看,未来发展的野心是很大的。”
“他们角度是不一样的。”裴明华表示,很难说万科现在的策略就是稳妥的,或者 绿地 的策略就是正确的。
另有熟悉 绿地 的分析师则表示, 绿地 现在要做大消费战略,自己做零售超市并不意外。“而且超市也并不意味着重资产,可能 绿地 希望用超市这种方式把客户粘合在一起,粘合在自身的商业体上。”
上述分析师还指出,房地产企业相对来讲对物业成本有较高可控性,在这样的物业当中做超市,不管是以自营的方式也好,还是引进其他的超市品牌,都是维持物业的人流量,保证客户的粘性。
“做不做零售是各家公司的战略不同,万科要做轻资产,而 绿地 则是要做大消费,现在没有办法来评判谁优谁劣,都是各自不同的选择。”该分析师称, 绿地 集团已经做得这么大,是否做零售都是定位问题。
乐发网超市批发网提供超市货源信息,超市采购进货渠道。超市进货网提供成都食品批发,日用百货批发信息、微信淘宝网店超市采购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国内超市采购商与批发市场供应厂商搭建网上批发市场平台,是全国批发市场行业中电子商务权威性网站。
本文来源: 绿地开超市叫板万科 房企跨界背后的模式互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