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究竟什么是“新零售”,作为实体零售的重要业态之一, 百货 店要怎样才能实现线上线下和物流的有机结合?本文试图从供应链角度剖析,理性思考 百货 店实现“新零售”的困境和难点,并试着提出一些具体的解决思路。
一、现状
百货 店一般以专柜形式与品牌商建立合作关系,即通过销售分成方式与品牌商形成利益共享。前些年,许多 百货 店不但“门难进,脸难看”,更设置数额不低的“保底”,一旦不达目标,品牌商还需要通过“买单”来保障 百货 店的收益。长期的利益博弈,造成 百货 店和品牌商的关系日益紧张,一旦 百货 店业绩下滑,品牌商就会出现不再买账,乃至主动撤柜的现象。
基于这样的合作关系, 百货 店如何才能实现线上线下和物流的有机结合?让我们从 百货 店的供应链现状进行解析。
在销售活动管理过程中,绝大多数 百货 店与品牌商在商品管理环节实际处于“脱节”状态。即:由 百货 店提供场地,组织促销,提供统一收银;由品牌商负责商品维护和库存管理,并配合 百货 店的促销。双方职责界定清晰,井水不犯河水。多年下来, 百货 店长期不掌握商品信息,不拥有商品所有权,导致对顾客的需求无法精准把握,“二房东”的经营模式在商业地产供大于求的环境下,经营出现困难也就不足为奇了。
近年来,百联、王府井等行业领先企业都提出了“深度联营”、“单品管理”的概念,希望深入参与品牌商的商品维护和库存管理过程,从而及时、全面地掌握商品销售信息,再通过与自身CRM系统进行数据交叉分析,更深入了解消费者需求,为提升 百货 店经营效率,带动业绩回暖创造条件。
二、危机
百货 店与品牌商在商品管理上的“两张皮”关系,决定了双方在信息系统上完全不同的管理思路。
百货 店采用POS集中收银系统,仅是希望将品牌商的销售进行统一管理,为“保底”销售提供保障,并通过销售账期的方式,合理占用大量流动资金。因此, 百货 店对品牌商具体出售什么商品,怎样出售商品并不关心。所谓ERP,前台往往是扩展版的POS收款系统,并通过“大类码”入账记录销售。
品牌商虽受制与 百货 店,但却不能像 百货 店一样采用粗放型的“大类码”管理,他们采用的恰恰是管理精度极高,对SKC及库存均进行严格管控的ERP系统。在通过 百货 店的POS系统记录销售的同时,品牌商的人员还需要在自己的ERP系统中进行“进、销、调、存”各环节的操作。
通过实地观察可以发现,由于品牌商拥有商品所有权,许多成熟的ERP系统已经实现了线上线下业务一体化管理,将线下门店销售与天猫、京东、唯品会等线上电商平台实现有机结合,“线上下单、门店提货”的“新零售”模式,对品牌商来说已是水到渠成。
在仔细平衡收入与成本后,一些精明的品牌商已开始选择性地关闭部分 百货 店专柜。对地段好、业绩有保障的门店,在开展线下销售的同时,为线上订单提供发货业务。一旦这种做法扩展, 百货 店将彻底沦为品牌商的线下仓库和电商平台的试衣间,对业绩日益下滑的 百货 店来说,将进一步丧失博弈的主动权!
三、困境
其实,业内有识之士早就看到危机所在,并一再疾呼,希望 百货 店能尽快通过“单品管理”和“买手自营”实现自我救赎,然而真正付诸于实践,且取得成效的企业少之又少。
为什么要实行“单品管理”,一般认为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
一是,“单品管理”可以为 百货 店注入电商基因,没有“单品管理”,线上线下融合将无从谈起。
二是,“单品管理”才能收集到精准的商品信息,没有“单品管理”, 百货 店将错过“大数据”浪潮。
然而,在既不拥有品牌所有权,也不掌握商品库存的情况下, 百货 店想推动“单品管理”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详细分析可参见《实体店O2O“短板”及解决方案》。在推动品牌商商品上线销售过程中,又再次遇到难题。
其一,品牌商可以在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上开设自主操控的网店,没有必要把商品交给 百货 店代为上线,而且品牌商自主供货的成本将明显低于 百货 店。
其二, 百货 店如果简单地将线下商品同步到电商平台销售,那么其进货价格缺乏优势,即便有销售,但在巨大的运营成本面前将是杯水车薪, 百货 店在电商平台开展品牌商品销售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对于 百货 店来说,借道品牌实现触网销售,开展电商业务只能是“镜中月,水中花”。至于“大数据”的美好蓝图,在缺少“单品管理”为支撑的前提下,更是虚无缥缈。如果没有突破性的创新, 百货 店的“新零售”将不可避免地走进“死胡同”。
四、破题
面对困境, 百货 店是否真的已经无路可走?实施“单品管理”是否是 百货 店的救命稻草?怎样的IT架构,才可能让 百货 店和品牌商的ERP构成功效倍增的“双引擎”?总的一句话就是:应该构建怎样的新型供应链关系, 百货 店才有突围的可能?
从历史的经验教训来看,如果要实现战略突围,就必须要认准方向,并坚定不移地实施,直到实现既定战略。应该说,马云作出的:线上线下和物流的有机结合的“新零售”大趋势,确实为 百货 店指明了方向。
百货 店的经营决策者如果不能深刻认识,并从内心予以认同,企业将很难走上“新零售”的道路。只有“一把手”们都亲自上阵,带领 百货 店重构供应链关系及商品经营管理模式,才能实现战略突围。当人们已经清醒地看到线上线下融合将是大势所趋时,谁能尽早实现融合,谁就将在未来的竞争中占得先机。
五、方案
(一)实现“单品管理”
实施“单品管理”是很难,但难度越大的地方,蕴含的机会也越大。业内人士之前就“单品管理”给 百货 店带来好处的判断是准确的,日本、欧美零售企业多年来取得的经营成果已经验证了这一判断。因此,国内 百货 企业必须下定决心,克服心理障碍,尽快实现“单品管理”。
(二)填平“ERP鸿沟”
百货 店要实现“新零售”,前提条件是成为“新零售”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将 百货 店的ERP与供应商的ERP进行对接,并主动与天猫、京东、唯品会等平台进行信息对接,从而实现“线上线下”业务一体化。在系统整合过程中,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各环节运营效率,降低总成本。
(三)理顺“利益关系”
熙熙攘攘皆为利来,不论线上还是线下,实现销售的目的是为了创造经济效益,但是由于品牌商、电商、 百货 店、门店及物流等主体存在差异,利益分配存在区隔。在实现高效信息共享的同时,各方参与者都能利益均沾,“新零售”才可能持续健康发展。
如某顾客在线上下单、线下某实体 百货 店提货,由品牌商专柜发货,第三方物流参与配送,这四个参与主体就需要进行合理的利益分配,电商平台收取平台费, 百货 店收取销售提成,品牌商销售规模最大化,物流获得物流费,各方同时获利,社会效率提高的同时,供应链总成本降低。
(四)构建“新型C2M”
C2M(消费者到生产商)模式对某些品类来说是不错的商业模式,不但可以降低流通成本,还能提供质优价廉的好商品。但是如果直接跳过所有流通环节,直接从消费者到达生产商,将严重影响现有供应链参与者的各方既得利益,实际推广中阻力会很大。这种带有颠覆传统模式的美好愿望,现实中却很难赢得绝大多数品牌商和 百货 店的认可。
因此,如果能通过重新构建供应链关系,一方面实现信息上的C2M,另一方面简化流通环节,并保持供应链合理参与者的相关利益,那么通过供应链优化后降低的成本就能转化为收益。理想状态下,若能推动增加销售或提高运营效率,则会带来更高的边际收益。
“新零售”是一次新挑战,需要每个零售从业者认真面对和思考,在找到正确的方向后,再秉承着“坚持、坚持、再坚持”的执着精神, 百货 店才有可能走出困境,迎接充满希望的未来。
乐发网超市批发网提供超市货源信息,超市采购进货渠道。超市进货网提供成都食品批发,日用百货批发信息、微信淘宝网店超市采购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国内超市采购商与批发市场供应厂商搭建网上批发市场平台,是全国批发市场行业中电子商务权威性网站。
本文来源: 困境与破局 “新零售”会是百货业未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