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华堂之后,曾被誉为“外资第一店”的 百盛 在北京也进入单店期。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发现, 百盛 长楹天街店已于5月底撤店。至此, 百盛 在北京市场仅剩 百盛 复兴门店。与 百盛 此前门店关停不同, 百盛 长楹天街店的撤店,不仅仅只是 百盛 自身每况日下,更是国内百货业转型困境的缩影。
百盛 在京仅剩独苗
开业刚满两年的 百盛 长楹天街店,已经于今年5月30日正式撤店。至此, 百盛 在北京市场仅剩 百盛 复兴门店。
6月2日,记者在现场看到, 百盛 常营天街店的玻璃门上已经贴出了停业告示。在撤店告示当中, 百盛 表示,在 百盛 长楹天街购买的商品的“三包”问题由留守处的同事解决。,持 百盛 会员卡内积分用户,可在有效期内在 百盛 复兴门店兑换使用, 百盛 金卡(购物卡)可在有效期内至 百盛 复兴门店使用。
但截至记者发稿,撤店告示所留的留守处的联系电话一直处于关机状态。北京商报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咨询 百盛 复兴门店工作人员获悉,持有 百盛 储值卡的消费者可在 百盛 复兴门店继续使用储值卡,但无法办理退卡业务。至于商品退换服务等“三包”问题目前 百盛 复兴门店并未接到相关交接通知不予处理。 百盛 复兴门店工作人员还介绍,撤店是因为长楹天街方面的问题。但 百盛 长楹天街店一家合作商则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关店原因在于 百盛 长楹天街店效益不好。
公开资料显示, 百盛 常营天街店于2015年一季度开业,截至5月底撤店,也仅经营两年的时间。而从大的市场来看, 百盛 近年来在中国市场持续关店,就在去年10月, 百盛 就关停了太阳宫店;就在 百盛 长楹天街店撤店的同时, 百盛 也关停了郑州 百盛 太康路店。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从2013年至今, 百盛 在国内关停了超过12家门店。
关店原因或为效益不佳
比起 百盛 太阳宫店停止营业当天官方微信公众号还发了最后一条“再见”推送, 百盛 长楹天街店的关停要仓促得多,官方微信公众号3月下旬即停止推送。北京商报记者从 百盛 一家合作商处获悉, 百盛 长楹天街店4月底关了一部分品牌,5月底整体关停。而根据告示, 百盛 长楹天街店5月底才贴出撤店告示。
对于 百盛 撤店的原因,在北京商报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向 百盛 复兴门店咨询储值卡及商品退换服务时,接线的工作人员提到,撤店原因在于长楹天街方面的问题。但上述 百盛 合作商则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原因是在于 百盛 长楹天街店长期经营不善,效益不佳。
而在采访中,有知情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因 百盛 长楹天街店业绩不景气,长楹天街早有意解约,但双方在解约条件上僵持较久。
记者在点评平台上看到,有消费者反映 百盛 长楹天街店招商品牌层次偏低、整体风格更偏向于中老年客群。甚至早在开业之初,就有消费者在点评平台上称商场估计“撑不了几年”。
从财报数据上看, 百盛 的整体表现也欠佳。根据 百盛 集团新近披露的2017年一季度财报,2017年一季度 百盛 录得合计销售所得款总额约为44.07亿元,同比下滑5.6%,在一季度当中,零售运营的关键指标同店销售同比下降2.2%。根据 百盛 集团2016年财报,2016年 百盛 销售所得款项总额下降8.3%至165.98亿元,同店销售同比减少6.7%。与各项指标纷纷下滑的财报相对应,是近年来纷至沓来的各地 百盛 关门消息。
百货业转型困境缩影
近年来,百货业关店消息不断,5月中旬,华堂商场关停华堂商场北京丰台北路店,在北京仅留独苗华堂商场亚运村店,更早一些,玛莎百货宣布全面退出中国市场。外资百货撤退消息不断当中,本土百货也在调整,京籍老牌百货也加入到关店队列当中,翠微百货清河路店和西单商场十里堡店均于2016年关停。
业内人士看来,此次 百盛 长楹天街店的撤店不仅仅是百货业不景气,更是百货业始终没有找到正确的转型方向、遭遇转型困境的又一最新案例。
早在2014年, 百盛 集团未来新开门店将以“店中店”和购物中心为主,不再开设单体百货。2015年8月, 百盛 宣布与韩国衣恋集团合作组建合资公司联手推出中国市场首家城市生活广场。2016年6月, 百盛 在青岛开出购物中心金狮广场。 百盛 的转型之路虽晚却也在逐渐落地。
2015年开业的 百盛 长楹天街店也带有深深的转型方向印迹。与 百盛 早期开业的百货店的相比, 百盛 长楹天街店首先是作为常营天街的主力店之一存在,其次,尽管体量仍是百货店常见的体量,但在整体布局上,鞋帽服饰业态、餐饮业态以及儿童游乐等业态组合已经开始开始有微购物中心的雏形。然而, 百盛 长楹天街店苦撑两年,最终以闭店告终。
中购联购物中心发展委员会主任郭增利指出,百货店目前面临两难的选择,转型购物中心未必能够杀出一条血路,不转型则面临着上游供应商发展渠道的变化带来的供应商资源越来越少的现状。郭增利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事实上,在国内市场上百货店与购物中心竞争角力当中,最先出现变化的是上游供应商的发展渠道,百货店是统一管理统一经营,购物中心是统一管理分散经营,这使得一些竞争力相对较强的供应商品牌方更倾向于选择购物中心。在上游供应商发展渠道的变化之下,百货业如果不转型就意味着上游优势资源的减少,因此百货店转型购物中心事实上是一种迎合上游资源的被动选择。
而就国内市场来看,这种转型面临着一定的障碍。首先购物中心的初设逻辑从物业本身到经营模式就与百货店不同,所以百货店简单地尝试丰富业态,即便是有了购物中心影子,实际上跟真正的购物中心竞争还是相对弱势。此外,就国内竞争态势而言,购物中心竞争力也越来越强。
而从店中店的角度来看,郭增利认为,百货店作为店中店本身就与所在购物中心产生一定竞争,在一定范围内,竞争力相对较强的供应商更愿意选择购物中心,相应的,百货店的品牌吸纳能力下滑,整体的品牌组合竞争力也就相对较弱。
全国工商联商业地产研究会会长王永平也表示,百货店试水购物中心店中店失败的,这并非首例,此前永旺与朝阳大悦城也曾有过相似的故事。对于百货店而言,买手制也是近年来转型的一个方向,但受限于买手团队的建设和买手制对应的库存风险,所以步伐一直相对较谨慎成果也比较有限。
而在购物中心化上,物业条件限制了业态的品类和体量。且二房东的角色相比于大多数是自持物业的购物中心,对于供应商或者最终的商品而言,意味着更高的成本,对于统一定价的品牌而言,这部分成本落在品牌方,而对于一些非统一定价或者单体品牌来说,成本往往反映在商品上,最终就由消费者承担,这也影响消费体验。
乐发网超市批发网提供超市货源信息,超市采购进货渠道。超市进货网提供成都食品批发,日用百货批发信息、微信淘宝网店超市采购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国内超市采购商与批发市场供应厂商搭建网上批发市场平台,是全国批发市场行业中电子商务权威性网站。
本文来源: 长楹撤店 百盛在京单店残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