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各大商超中,商超的自有 品牌 产品所摆放的促销位与其揽客标志总是比其他同类产品做得更为醒目。作为供应商,其自然无权限制卖场经营自有 品牌 。但这并不意味着其能对卖场的自有 品牌 一味听之任之,而应采取积极对策。这包括以下二方面内容:其一,了解卖场引入自有 品牌 的真实目的;其二,通过采取相应措施来保护自身利益。
卖场引入自有 品牌 的真实目的
从根本上讲,大卖场主要是通过搭建终端销售平台来获取利益的。因此,终端销售平台的赢利水平才是大卖场最为关心的。所以,卖场引入自有 品牌 虽说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利益,却并不会改变大卖场对自身职责和功能定位。也就是说,卖场引入自有 品牌 是为了更好地为打造自身的这个终端销售平台服务的。具体说来,大卖场引入自有 品牌 的目的有如下几方面:
削弱厂家对自己的威胁,增强卖场自身对市场的掌控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通过引入自有 品牌 这种方式,可以让卖场从单纯零售终端的角色中跳出来。通过自行掌握上游供应链,来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试想,当卖场身份以 品牌 拥有者和经营者的面貌出现在供应商面前时,供应商会有什么反应?自然会让这些供应商产生一种威慑力,并以此增强卖场对市场的掌控力。尤其是在掌握了供应商原材料和相应的生产工艺后,能对卖场与供应商的合同谈判起到一定的警示效果。其言外之意为,“别拿我当外行,这其中的“猫腻”我可是一清二楚”。
弥补商品毛利的不足,提升卖场销售利润。
从某种意义上讲,任何一个供应商提供给大卖场的产品毛利都是有限的。而大卖场自有 品牌 ,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由于直接从原物料入手,缩减了中间环节,给产品留出的利润空间自然远远大于供应商所提供的商品。这种高毛利的自产商品,自然能够为卖场带来可观的利润收入。
减少“价格战”的影响
在大卖场越开越多的今天,卖场间的“价格战”也越打越烈。其实,引发“价格战”的根本原因,就是同类产品的“同质化”。不要以为卖场真的喜欢价格战,能有其他方法做业绩干什么去做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呢。而通过引入卖场自有 品牌 ,则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减少这种“价格战”对大卖场利润的伤害。毕竟,大卖场经营的是自有产品,这种自有 品牌 只能在卖场系统内进行销售,由于失去了可比性,“价格战”自然无从打起。
供应商应如何应对卖场的自有 品牌 ?
对于供应商来说,当卖场自有 品牌 影响到 品牌 自身的实际利益时,应采取积极对策来应对卖场的这种单方面利益行为。从以上卖场设立自有 品牌 的竭力和目的上,我们可以了解到:卖场之所以引入自有 品牌 ,从根本上讲是为了更好地打造自己的终端销售平台,最终是为了提升自己销售平台的赢利水平。因此,供应商应从卖场引出自有 品牌 的出发点来考虑应对策略:
突出自己跟卖场良好配合的诚意和决心
当卖场推出自有 品牌 后,供应商不应表现出抵触情绪。(事实上,供应商的抵触对自有 品牌 的推进没什么威慑力)而应找机会向卖场方面表达自己合作的诚意和决心。不要让卖场方面感到你对它的威胁力。在可能的情况下,还可以根据自己对行业的分析,提出一些中肯的意见和看法。
学会给卖场“算帐”
其实,对于一些终端零售企业经营自有 品牌 这件事上,供应商要想方设法帮助卖场算一笔帐。要让其知道,衡量利益大小的方式绝非仅为商品的利润率,还包括很多其他方面。做为供应商,自己所带给卖场的利益是多元化的,既包括产品的毛利率,还有促销、 品牌 影响力和形象提升等多方面的利益因素。而卖场单方面计算的自有 品牌 的盈利通常是不全面的,甚至是有风险存在的。比如,卖场自有 品牌 的质量、卫生标准是否经得起市场检验、代工厂商的选择上、营销策划能力等。
在自身 品牌 形象建设上“发力”
通常说来,卖场引入的一些自有连锁 品牌 ,大都是一些低端产品,而且是通过低价来吸引消费者对自己的关注的。对于那些有一定 品牌 影响力的供应商 品牌 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对自身 品牌 形象建设上“发力”,来提长顾客对 品牌 的认知度。通过让顾客自主选择 品牌 产品,来给买场施加“压力”。顾客要什么才是硬道理。
制造卖场自有 品牌 与企业产品之间的“差异点”
通常说来,最好的防范措施莫过于制造企业产品与卖场自有 品牌 之间的“差异点”。这个差异点是由多方面组成的:有价格上的;产品功能上的;产品包装上的,以及售后服务上的诸差异性点。这样一来,自然也就将企业产品与卖场自有 品牌 进行了区隔,减少了其直接交锋的机会和“接触点”。
乐发网超市批发网提供超市货源信息,超市采购进货渠道。超市进货网提供成都食品批发,日用百货批发信息、微信淘宝网店超市采购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国内超市采购商与批发市场供应厂商搭建网上批发市场平台,是全国批发市场行业中电子商务权威性网站。
本文来源: 超市如何解决品牌相争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