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服饰零售品牌 艾格 就是其中之一。经过在中国的20多年的耕耘后,这家公司如今在中国市场的 业务已经占到整个集团的50%,拥有超过2000多家店的规模。不过虽然体量够大,但近几年来的销售却并不尽如人意。
艾格 来头不小。早在1916年, 艾格 第一间以"ETAM”为名的零售店在德国开业,当时卖的是袜子。到1928年,销售网络发展到了巴黎,1997年进入巴黎交易所,成为上市公司。
艾格 进入中国市场相当早。公开资料显示, 艾格 集团早在1994年就在中国设立分支企业上海英模特制衣有限公司,1995年在上海开出了第一家门店。当年的 艾格 定位年轻、风格时尚,两年后,这家公司就迅速在中国开设超700家的零售店铺,年销售额超过9亿元。
在不少人看来, 艾格 虽然是个洋品牌,但本土化彻底。刚开始法国总部派了很多专家进行指导,涉及产品、零售管理、物流等方面,不过 艾格 中国的核心主力团队都由中国人来执行和落实,所以运营得相当成功。据一位担任过 艾格 中国高层的人士回忆, 艾格 最火的时候是1999年至2007年,彼时中国区的销售业绩呈两位数的增长,当时法国的盈利能力并不是很强,中国市场的发展弥补了欧洲的业绩。
哪怕是到2009年3月,73岁的 艾格 集团创始人PierrePilchior在上海还曾公开对媒体表示:“中国服装市场需求仍然很旺盛,我们会增加更多投资。”在他心中,“中国市场非常大”。
2012年,当 艾格 中国区CEO付辛被媒体问到,如何看待 艾格 这个品牌的时候,他如是说:“我认为 艾格 是快时尚品牌,我理解的快时尚就是可以给消费者提供最快的最新的时尚产品。我们了解顾客需求,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提供选择。”
可惜把自己当成快时尚品牌的 艾格 却没有抵御住在它之后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快时尚品牌。
在过去几年里,这家公司在中国的业务一路走衰。截至2014年6月30日, 艾格 集团在全球共有4246间分店,其中中国就有3083间。而记者查阅其最近一期的财报发现,截止到2016年年底,中国的店铺数量还剩余2596间。去年一年中的关店尤多,关店281间,占到整个中国市场约10%的数量。到了今年第一季度, 艾格 在中国加剧恶化,期内中国市场销售暴跌23.9%至9300万欧元,跌幅21.5%。
多数行业观点认为,当年 艾格 的风靡与它进入中国市场较早有极大关系。“ 艾格 的火起来是因为当时这种风格的女装少,竞争对手不多。”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程伟雄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这是个典型的商场品牌,“如同百丽一样,你十多年前只要进商场的女装楼层,几乎都可以看到这个牌子的身影。”
然而近十年来,随着国际品牌ZARA、H&M、Gap、优衣库等涌入以及本土设计、小众品牌的兴起, 艾格 这样的品牌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冲击。
其实不止是 艾格 ,不难发现,在服饰零售市场上,曾经跑在前面的领跑“老”品牌如今多少都有些没落。比如香港思捷环球控股有限公司(00330.HK)旗下的Esprit,该品牌在国内的门店数量一路下滑,销售也同样不尽如人意。
“客观来说,除了个别公司是因为内因问题导致失利,很多品牌都是外因。”程伟雄表示,早前百货业兴盛,国人爱逛商场,渠道为王的年代,掌握了百货商场的渠道自然是掌握了市场和消费者,百丽、 艾格 、only等传统品牌无疑不是如此。但如今,电商、购物中心兴起,分流了大量的传统百货的顾客,“如今我们看到‘不行’的品牌多数的渠道都在传统商场百货。”他强调,所有想要活下去的公司都在顺应市场改变,如果公司体量小变革很容易,“要是公司旗下有数千家店,改变也不是短时间内能解决的事情。”
乐发网超市批发网提供超市货源信息,超市采购进货渠道。超市进货网提供成都食品批发,日用百货批发信息、微信淘宝网店超市采购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国内超市采购商与批发市场供应厂商搭建网上批发市场平台,是全国批发市场行业中电子商务权威性网站。
本文来源: 艾格业绩下滑频频关店 “老”品牌如今都有些没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