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闭店的背后是门店持续亏损、业绩难以为继。“我们意识到大卖场这个业态已经不行了,关店并不是放弃,而是转型。” 人人乐 董秘石勇告诉新京报记者,接下来的转型方向是向社区超市、生鲜电商及O2O发力。
首都经贸大学教授陈立平说,“所谓线上是以线下实力为依托的,线下都做不好的话,做电商、做O2O更是意义不大。”他认为,按照 人人乐 以往的实力和表现来看,这次转型的前景难言乐观。
过山车:从大规模开店到巨额损失为代价关店
“从极盛到衰落,感觉好像就在一瞬间。”曾在某著名外资卖场担任高层的赵科(化名)对鼎盛时期的 人人乐 记忆深刻。他告诉新京报记者, 人人乐 在国内刚刚崭露头角的时候,他还在外资大型卖场任职,“当时 人人乐 发展很快,在某些地区的势力甚至盖过了家乐福、沃尔玛。我们集团在中国的业务部门把 人人乐 作为竞争对手之一。”
2010年1月, 人人乐 于A股上市并获得25亿的巨额融资,风头一时无两。有了钱的 人人乐 ,迅速开启了“扩张2.0”模式:上市当年, 人人乐 一口气开设了10家大型卖场;2011年全年新开门店更达24家。当此之时,零售业内竞相扩张渐成风气,但 人人乐 的扩张行动仍然被业内公认为“大手笔”。
按赵科的话说,局面仿佛“瞬间”逆转了: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 人人乐 的跑马圈地运动戛然而止,当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关闭门店8家,全年新开设门店仅为6家。年报中承认已“放缓新店拓展速度”。
“当然了,那个时候国内的零售卖场日子都不好过, 人人乐 前期用力过猛,加上又是上市公司,摔得格外‘引人注目’”。赵科感叹。
“现在关店是 人人乐 为前期扩张必须付出的代价。”曾在家乐福任职,零售行业资深顾问冯骏告诉记者,目前的行动是断臂止血,“无可奈何也无可厚非,总不能继续任由它们亏下去。”
业绩数据显示,在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并实行“圈地运动”之后, 人人乐 此前一直向好的经营业绩不升反降,甚至呈现出逐年下滑趋势:2011年至2014年, 人人乐 营业收入分别为120.92亿元、129.13亿元、127.16亿元、121.17亿元,对应净利润分别为1.69亿元、-1.87亿元、0.07亿元和-4.61亿元,四年两度亏损。而 人人乐 上市招股书显示,上市之前的2004至2009年间,公司是连年盈利的。如果2015年大规模关店致巨额关店损失再让业绩承压, 人人乐 或连续亏损,这样算下来 人人乐 四年中或三度亏损。
资本市场上, 人人乐 的表现令长线持有的投资者十分不满。截至9日, 人人乐 股价收于11.15元。与5年前IPO发行价相比已“腰斩”。2010年1月, 人人乐 上市发行价达26.98元,跌破上市发行价约6成,成为中小板中为数不多的破发超过一半的股票。
探因:家族化企业弊病致人才流失
“ 人人乐 的困境折射的是整个行业的困境,但它自身又多了一个突出的致命问题:内部管理组织架构非常不合理,”零售行业资深顾问冯骏告诉新京报记者,“没有尽早实现家族企业的改革,这一点是在上市之初就埋下隐患的。”
“上市前,公司给一些中高层许下过关于赠送股权的承诺,但后来这些承诺并没有兑现,这件事让一些老员工对公司意见很大,很心寒,不少人都陆续离职了,这些人都可以说是零售行业精英。”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说到底还是家族企业管理上的弊病。公司长期是这种集权的风格和思路,也很难再吸引到更多外部人才。”对于 人人乐 “亏待”高管一事,业内曾有另一种说法称,何金明本人一直希望对管理人员进行股权激励,之所以一直未能实施,跟何氏家族内部的利益纠葛关系不小。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何金明、何浩、宋琦,其中董事长何金明与何浩为父子关系。此前有媒体援引消息人士的说法称,公司副董宋琦是何金明现任妻子,而何浩则为何金明与前妻之子,家族内部有利益之争或源自这几人之间的关系。不过,这一说法并未得到公司的证实,公司对外称,几位高管的离职皆为个人原因。
公开资料显示,最近几年来, 人人乐 已有多位高管相继离职,其中包括前副总裁李彦峰、公司连锁超市事业部原副总裁李宽森、连锁超市事业部采购中心执行总经理王牛崽、公司原审计部总监王剑、人力资源部原总监苏丽明、监察中心原总监吴永等。值得一提的是, 人人乐 前副总裁李彦峰曾是公司从沃尔玛“撬”到的人才,进入 人人乐 后效力数年,但直到其去职,并未获得股权。知情人士称,辞职后的李彦峰又去了某对手公司。
乐发网超市批发网提供超市货源信息,超市采购进货渠道。超市进货网提供成都食品批发,日用百货批发信息、微信淘宝网店超市采购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国内超市采购商与批发市场供应厂商搭建网上批发市场平台,是全国批发市场行业中电子商务权威性网站。
本文来源: 人人乐巨额损失为代价关店 大量闭店谋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