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消品货源批发市场
快消品货源分销平台
 
 
当前位置: 货源批发网 » 新闻 » 零售动态 » 台湾便利店遭遇“中年危机” 业界担忧未来发展

台湾便利店遭遇“中年危机” 业界担忧未来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3-30 08:04:45  来源:电商联盟  作者:乐发网  浏览次数:22

台湾 便利店 密度为全球之最,全台有1万多家 便利店 ,平均每2000人就有一家。不过,深深融入台湾居民生活的 便利店 近来却遭遇“中年危机”——40岁以上的消费者光顾次数越来越少,业界担忧未来 便利店 发展恐“后继无力”。
   便利店 的兴盛
  台湾 便利店 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有头脑的商家从美国引进小型超市的经营模式,取代传统的杂货店。开放的货架、明亮的店面、全年无休、食品和日用品一应俱全……但由于价格稍贵,最初这样的小店吸引力并不大,家庭主妇还是宁愿东奔西走到各家固定的店铺采买食品和日用品。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适应期后,省时省力的 便利店 战胜传统杂货店小小的价格优势,受到附近居民特别是生活节奏快的上班族的喜爱,更有些年轻人三餐日用都依赖 便利店 。
  目前台湾排名前四的 便利店 为7—Eleven、全家、莱尔富、OK,其中7—Eleven规模最大,已经把分店开到台湾离岛和大陆。 便利店 的最大特色是“便利”:时间便利,24小时任何时间都可以去买东西;地点便利,学校、医院、地铁、写字楼,就连阿里山上都有店;商品便利,便当(盒饭)、咖啡、鲜切水果、电池、手机卡、油盐酱醋一应俱全;服务便利,复印、邮寄、缴费、买火车票、网购收货,都可以在 便利店 完成,几乎涵盖了一个人及一个家庭的全部需求。
  大卖场的逆袭
  但近来台湾 便利店 似乎遭遇“中年危机”,当年和 便利店 一起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现在却越来越不爱光顾了。根据全家 便利店 的调查显示,与5年前相比,顾客光顾次数普遍下滑,其中,20岁至34岁的消费者每周走进 便利店 次数为5次,35岁至50岁之间的消费者3-4次,而50岁以上的消费者每周进 便利店 只有3次。
  年轻人反而成了消费主力。这对 便利店 来说不是好消息,因为台湾荷包最鼓的消费人群是40岁以上的中年人及家里的婆婆妈妈,他们的消费需求也最旺盛。
  这群人现在都爱去哪里呢?据台媒调查显示,40多岁的人购物比较喜欢去大卖场,那里价格比 便利店 便宜,而且商品种类更多。而去 便利店 ,只是买些矿泉水、电池等急需用品,消费一般仅为几十元新台币。
   便利店 的“中年危机”,源于近年来它的周遭开设了越来越多大卖场、中小型超市、量贩店。这些地方除了价格优势,许多业者也打出长时间营业、集点卡优惠,和 便利店 抢客源。
  不仅如此,台湾现在面临“少子化”危机,青少年消费群慢慢减少,全家 便利店 董事长叶荣廷忧心, 便利店 未来不仅要遇上“中年危机”,而且可能“后继无力”。
  销售策略的较量
  感受到危机,台湾的 便利店 开始寻求解决方案,想办法让40岁以上的消费者愿意上门光顾。有的业者想出与药局结合,有的业者调整商品结构,增加生鲜蔬果、保健食品,通过改变 便利店 内的商品结构来增加中年人的消费意愿。
  还有的 便利店 将门市分为“商圈化、分众化”经营,针对不同年龄层、性别、工作属性都有对应商品,甚至针对老年人口较多商圈特设老人专柜。至于能不能增加客源,仍待观察。
  不过,根据台湾超市龙头全联福利中心分析, 便利店 与大卖场消费人群的结构本来就大不同, 便利店 是以“个人消费”为主,30岁左右的年轻客人居多数;超市则以满足家庭消费需求为主,主顾多是40岁至55岁的菜篮族、家庭的婆婆妈妈,占30%以上,30岁以下人群仅占9%。因此, 便利店 也不必太忧心,坚守自己的特色,生意还是有得做的。

乐发网超市批发网提供超市货源信息,超市采购进货渠道。超市进货网提供成都食品批发,日用百货批发信息、微信淘宝网店超市采购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国内超市采购商与批发市场供应厂商搭建网上批发市场平台,是全国批发市场行业中电子商务权威性网站。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百度百科知乎淘宝平台规则

本文来源: 台湾便利店遭遇“中年危机” 业界担忧未来发展

分享与收藏:  新闻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更多..资源下载
零售动态图文
大润发等大卖场借多业态搭配谋利润突破 超市做O2O的14种模式大猜想
2014零售业面临六挑战 八大策略应对 生鲜成竞争焦点 零售企业抢占生鲜高地
零售动态新闻推荐
零售动态点击排行
 
手机版 手机扫描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