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路透社的消息,郑溶镇没有给出具体的时间表,只表示将在中国6家门店租约到期时关闭。
易买得 瑞虹店正常运营。 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王歆悦 图
位于上海市虹口区的 易买得 瑞虹店一名工作人员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瑞虹店的租约到2019年到期。所以如果按照郑溶镇的说法,仅这一家门店应该也不会立刻关闭。
但这与今年4月《韩国经济日报》的关店时间表有所冲突。4月24日,《韩国经济日报》援引一名 易买得 企业负责人的话说:“我们预计 易买得 在中国将无法继续生存,因此决定今年年内将剩余的6家门店全部撤出中国”,将重心转移到越南、蒙古等快速增长的市场。
澎湃新闻在致电 易买得 总店时获得了“不清楚高层决定”的答复。 易买得 位于上海的中国总部办公室电话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澎湃新闻在探访过程中发现,相关门店的日常运营正常,在工作日的中午时间客流量虽然不算特别大,但也不时有顾客进出。店员也向澎湃新闻表示:“客流量最近没有大的变化,跟平时一样。”在卖场旁边的办公区域,还不时有企业的采购人员来 易买得 的财务部采购超市的购物卡。
易买得 瑞虹店的店长也向澎湃新闻表示:“目前包括进货、团购卡在内的一切运营照常,全国6家门店也都在营业。”
《日本经济新闻》6月1日援引 易买得 一名新闻发言人的话称, 易买得 在中国的决策纯粹是出于商业方面的考量,无关中韩关系。
目前 易买得 在中国的门店都集中在华东地区,其中,上海地区有4家,无锡市锡山区和苏州市下辖的昆山市各有1家。
作为第一家进入中国市场的韩国零售品牌, 易买得 在1997年入驻上海之初,曾有在中国开1000家门店的计划,但分店最多时也只达到26家,后来由于效益不佳、经营日渐困难,2011年开始逐渐减少分店数量。
2016年,《韩国时报》援引过一组数据称, 易买得 在2014年和2015年分别在中国关店6家和2家。其中国门店的经营亏损在2010年(即门店数最多的一年)达到最高点的1337亿韩元,到2015年亏损额缩窄至400亿韩元。
《韩国经济日报》分析, 易买得 在中国始终没有成功做起来,最大的原因是门店的地理位置不佳,这归因于 易买得 进入中国时间过晚。另外,与本土零售商相比, 易买得 在中国市场的价格也没有竞争力。因此,公司不得不在2011年开始进行战略重组,将11家门店打包出售。
近年来,实体店不景气的 易买得 在中国也做过许多转型调整。2015年, 易买得 先后牵手网易考拉和天猫国际,在“双11”时还有过挤进天猫国际店铺预售TOP20榜单的成绩。
目前尚不得而知 易买得 在中国抽离实体店后,是否会继续经营电商业务。
与 易买得 有着类似命运的乐天玛特也在进行大规模的结构调整。以合资形式进入中国的韩国电视购物企业也有相当一部分撤出中国。
乐发网超市批发网提供超市货源信息,超市采购进货渠道。超市进货网提供成都食品批发,日用百货批发信息、微信淘宝网店超市采购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国内超市采购商与批发市场供应厂商搭建网上批发市场平台,是全国批发市场行业中电子商务权威性网站。
本文来源: 易买得官方宣告将退出中国后 门店还在正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