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上海4家 易买得 门店全部停业、员工聚集拉横幅维权、高层表示不了解后续情况等等,一系列事情的发生让 易买得 退出中国市场的举措略显仓促。
上海4家门店全部停业 员工拉横幅索赔
在坐实卖旗下5家门店撤出中国市场的消息后,上海 易买得 门店又出现了新情况。
9月13日上午,记者获悉, 易买得 上海南桥店突然停业,超市入口张贴着“合法维权依法赔偿还我血汗钱”十三个红字。门店员工聚集在超市门前,喊着统一口号“ 易买得 赔钱”。除此之外,门店接送顾客的免费班车也被贴上“依法赔偿还我血汗钱”字样。
对于门店停业、员工维权一事, 易买得 上海南桥店管理人员表示,“门店是昨天上午从 易买得 宝山总部得到上海 易买得 4家门店一起卖给卜蜂莲花的消息,事先也并未提前告知该消息及门店员工的后续安置问题。”
“非常突然”是 易买得 南桥店管理人员对上海4家 易买得 卖给卜蜂莲花一事的评价。该管理人员表示,“员工现在都不知道要不要上班,我们对转给卜蜂莲花后会产生什么问题也都一概不知。”
另据了解,除 易买得 南桥店停止营业外,上海的其他3家 易买得 超市也处于停业状态。与此同时,其他门店也出现员工聚集在超市入口的情况。
9月13日,卜蜂莲花发布致顾客的通知称,9月12日起,卜蜂莲花接收 易买得 长江、牡丹江、瑞虹、南桥、花桥等五家超市,所有 易买得 原有对顾客的服务承诺保持不变。原 易买得 购物卡、顾客会员权益保持不变。
易买得 卖旗下5家门店 卜蜂莲花接盘
9月12日,卜蜂莲花表示,其将收购中国区上海 易买得 超市有限公司、上海新易百货有限公司和昆山 易买得 购物中心有限公司旗下的5家门店。至此,韩国 易买得 超市在华仅剩无锡店1家门店。
据记者了解, 易买得 超市为韩国数一数二的零售巨头,于1997年进入中国市场。作为第一家进入中国市场的韩国零售品牌, 易买得 在上海商务中心开出第一家门店曲阳店,至此拉开在中国市场的扩张道路。在 易买得 超市最繁荣鼎盛时期,其在中国的门店最多达到27家。
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初, 易买得 超市曾定下在中国开设1000家门店的计划。然而好景不长,自2011年开始, 易买得 超市在中国市场的经营急转直下,陆续关闭旗下门店。华东地区6家门店以1.25亿元卖给新华都,北京地区1家门店以2000多万元卖给永辉超市。
在卜蜂莲花接手 易买得 5家门店之前, 易买得 在中国的门店仅剩6家门店,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分别为上海的4家门店瑞虹店、牡丹江店、南桥店、长江店和无锡的锡山店、昆山的华侨店。
此次收购完成后,标志着仅剩1家门店的 易买得 基本退出中国市场。
韩媒将“败走”归于“进入中国太晚”
其实, 易买得 退出中国市场并非空穴来风。早在今年4月份,韩国媒体就传出“ 易买得 超市年内将关6店,全面退出中国”的消息。
4月24日,一名 易买得 企业负责人曾表示,“我们预计 易买得 在中国将无法继续生存,因此决定今年年内将剩余的6家门店全部撤出中国”,未来, 易买得 的经营中心将转移至越南、蒙古等快速增长的市场。
据韩国媒体报道, 易买得 中国公司在2015年营收为2212亿韩元(约合1.9亿美元),亏损351亿韩元(约合3032万美元);2016年营收降低至1480亿韩元(约合1.3亿美元),但亏损也减少至155亿韩元(约合1339万美元)。
起个大早却赶个晚集,用这话来形容 易买得 在进驻中国的发展再适合不过。
对于 易买得 最先进入中国却始终没有成功,韩国媒体《韩国经济日报》曾分析认为,最大原因是门店的地理位置不佳,这归因于 易买得 进入中国时间过晚。另外,与本土零售商相比, 易买得 在中国市场的价格也没有竞争力。
现如今,5家 易买得 门店已找到接盘侠,卜蜂莲花接盘后拟将5家 易买得 翻牌为卜蜂莲花品牌。待仅剩的1家门店找到下家后,中国市场将再无 易买得 超市。
乐发网超市批发网提供超市货源信息,超市采购进货渠道。超市进货网提供成都食品批发,日用百货批发信息、微信淘宝网店超市采购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国内超市采购商与批发市场供应厂商搭建网上批发市场平台,是全国批发市场行业中电子商务权威性网站。
本文来源: 易买得上海4家店突然关停 员工拉横幅要求索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