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urèl品牌曾归属于Escada服装集团,自2004年被金融投资者管理层收购后一直作为独立公司经营。在承受了一段时间的财务重压后,品牌于9月下旬宣布和深圳东方时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达成收购协议。该协议要求 Laurèl 的债权人放弃 2016年 9月1日前的债券利息,并延期支付 2016年11月 16日至 2017年 6月 30日的利息,作为回报,债权人将获得债券票面价值的 22%。但债务重组进行的并不顺利,第一次债权人表决会议因与会人数不足没有做出决定,原定于11月14日举行的第二次会议也已取消,最终导致 Laurèl 宣告破产。
去年9月, 歌力思 公告出资1118万欧元收购东明国际投资(香港)100%的股权,并将拥有其旗下的德国时装品牌Laurél在中国大陆地区的设计权、所有权和使用权。 歌力思 官方表示,东明国际投资(香港)主要资产是拥有LAURèLGMBH(一家根据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法律设立和存续的公司)在中国大陆地区已注册、申请注册的,或存在的所有“Laurèl”品牌商标的所有权及使用权。
有分析人士表示,按照实际情况来看, 歌力思 当初用于收购 Laurèl 的1118万欧元明显太贵了,有被“忽悠”之嫌,更何况 歌力思 收购的东明国际投资(香港)很只是Laurél在全球市场的一部分,仅仅是拥有Laurél在中国大陆地区的设计权、所有权和使用权。现在,Laurél宣布破产将导致 歌力思 的投资价值大大缩水,在一系列的品牌经营上出现各种麻烦。
收购Laurèl品牌之后, 歌力思 宣称未来3年新开Laurèl品牌独立店100家,与 歌力思 品牌形成渠道合力和互补,但一年过后,Laurèl目前只开设了8家门店,离目标相去甚远。有业内人士表示,服装品牌一定要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把握好品牌并购的节奏,就目前服装业的并购案例来看,虽然并购案例频出,但整体失败率还是比较高,很多企业的并购节奏过快,而企业本身也没有对全球资源整合的能力。
歌力思 董事长夏国新曾多次公开表示,要成为"中国的LVMH"。在上市1年多的时间内, 歌力思 便进行了高达4次的频繁并购。
2015年9月, 歌力思 出资1118万欧元,通过收购东明国际(香港)100%股权,获得与 歌力思 定位相似的德国中高端女装品牌Laurl在中国大陆的所有权和经营权;
今年2月,公司宣布计划通过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2.41亿元,收购唐利国际65%的股权,从而获得Ed Hardy在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的品牌所有权;
7月份, 歌力思 计划出资7900万元购买复星长歌持有前海上林16%股份,交易后公司将持有前海上林65%股权,从而取得法国轻奢时装品牌IRO公司的控股权;
8月,公司以27750万元收购百秋网络75%的股权,从而间接控制百秋网络的全资子公司百秋电子商务。
有分析人士表示, 歌力思 收购的服饰品牌基本上在全球已失去竞争力,沦为市场的边缘。根据Laurèl 截至2016年4月30日的2015财年初步数据显示,Laurèl 预计营业亏损为240万欧元,去年同期亏损仅录得200万欧元,销售额较去年大跌10.5% 至3650万欧元。盈利主要靠品牌在中国商标权利的出售,该财年净利润录得110万欧元。 另外,在控股品牌后,国内品牌也往往因为并购经验的不足,管理人才以及整合能力的欠缺, 导致并购成效大打折扣, 歌力思 的并购更像是被“资本裹挟”前进。
不过, 歌力思 近年来不断加大品牌并购力度,主要还是因为该公司目前旗下主要女装品牌 歌力思 所处的尴尬地位,目前在国内一线城市本土女装场,逐渐被JNBY、MO&Co、玛丝菲尔以及欧时力等品牌牢牢掌控, 歌力思 只能被迫向二三线市场转移。据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 歌力思 关闭了主要位于一线城市28家门店,另外其利润也首次录得下滑,2016年前三季度与去年同期相比大降13.23%至1.21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录得0.90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4.18%。
实际上, 歌力思 (603808.SH)频频出手进行品牌并购也没有给公司市值带来回报,反而让股价遭受重创,其股价已从去年最高的每股52.79元跌至今日的33.67元,累积下跌幅度超过35%。
“目前 歌力思 的市盈率高达57倍,市值为83.7亿人民币,对比刚刚在香港上市的江南布衣,市值才34亿港元,而江南布衣占据国内最大的本土中高端女装市场份额,另外,受时尚零售疲软和电商的激烈竞争,国内中高端女装品牌的销售将持续面临冲击,很显然, 歌力思 的股价依然被高估”。一位专业金融人士对时尚头条网表示。
乐发网超市批发网提供超市货源信息,超市采购进货渠道。超市进货网提供成都食品批发,日用百货批发信息、微信淘宝网店超市采购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国内超市采购商与批发市场供应厂商搭建网上批发市场平台,是全国批发市场行业中电子商务权威性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