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zada是东南亚地区名列前茅的电子商务购物平台之一,是有数量庞大的买家基础的。
先简单介绍一下Lazada最新的数据:Lazada 年度活跃消费者1.3亿,目标实现 GMV 1000亿美元,Lazada年度活跃消费者在过去18个月中增长了80%,达到1.3亿;月活用户在过去18个月中增长超过70%达1.59亿。
接下来我们进入正题,内容有点长,全文干货,请咬牙读完,完全吸收后,会有一个全新的认知!
越来越多做国内电商的朋友都说,现在他们在天猫上的销量越来越少,营销成本越来越高,不做推广已经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
不少卖家表示国内电商平台的商品要么有价格优势,要么就商品极其富有特色,不然很难脱颖而出。
所以不少卖家开始转型做跨境电商,将目光投向海外!
而一些跨境电商平台如阿里巴巴速卖通,东南亚Lazada 的入驻商家仅是淘宝的十分之一左右,同时跨境电商平台的用户也并不算少。
那么就有很多的商家为了避免恶性竞争破坏自己的利益,而选择了竞争压力相对较小的跨境电商平台。
近年来Lazada迅猛增长。2021年阿里巴巴投资者日活动显示,Lazada在东南亚六国的年度活跃消费者超过1.3亿, 月活用户(MAU)突破1.59亿。
去年双12前两小时,东南亚消费者在Lazada平台的消费额便超日均22倍;近年来,Lazada季度订单量连续多个季度均保持了约三位数的增长。
Lazada对于东南亚市场是个特殊的存在。它扎根本土,而后又被中国电商龙头阿里巴巴收购。这个年轻平台身上既有极强的“成长”属性,又有一套经过大规模锤炼的成熟技术支撑和方法论。这也是Lazada的特别之处。在象征着无限可能的东南亚市场,对于想要入驻Lazada平台的卖家而言,只有搞清楚Lazada的差异化路线,才能真正理解东南亚市场的电商格局和走向。
一、 扎根于本土
Lazada本来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东南亚电商平台,其经营策略就是扎根东南亚本土。
Lazada在东南亚拥有越南、泰国、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六个市场。这六个市场的共性和个性都十分突出:虽然都坐拥年轻的消费者群体,但各国之间也有着巨大的发展差异。因此,要经营好各个市场,平台的本土化洞察能力显得十分重要
东南亚市场的特点十分显著:消费人群趋于年轻化、社交媒体渗透率很广。根据智研咨询数据,2020年,东南亚地区人口年龄中位数仅为30.2岁,15-24岁的年轻人口数量为1.1亿;马来西亚、新加坡社交媒体渗透率在80%左右,泰国、菲律宾在70%左右。
谁能吸引年轻人,谁就能够在电商市场中占有优势
Lazada为吸引年轻人,采取了“娱乐化消费”的策略。毕竟能吸引住年轻人,就等同于占据了电商平台的优势。
这种“娱乐化”体现在各个方面,除了推行直播带货,Lazada还让年轻人在平台以各种 “玩游戏”的方式获得优惠券,在当地繁华商圈举行线下活动并与线上联动,还邀请东南亚年轻人喜爱的当红明星演出。很好地在年轻人群体中“吸了一波粉”。
年轻消费群体和社交媒体红利只是东南亚电商市场的一方面。而另一方面是市场分层,也是东南亚电商市场不可忽视的一点。
东南亚各国发展水平不一,人文习俗也差异巨大,既有千岛之国、也有城市国家;有的国家更西化,有的国家佛教文化深厚,有的国家春节更隆重。
所以针对不同的当地市场特色,Lazada也会推出不同的战略。
例如,在消费水平较高的新加坡,Lazada收购了当地的生鲜超市RedMart,为消费者提供线上生鲜产品;
春节是越南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临近春节时,越南的Lazada平台会大力进行年货促销。
这些基于本地的运营策略的制定和执行,离不开Lazada分布于各国的本土运营团队。
Lazada本土化运营的考量在于,本地团队最了解本地市场,能够做出基于市场最正确的选择。
Lazada的本土化实践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升级体验。物流很快这是东南亚消费者和商家感触最深的一点。
原因是Lazada在当地自建了一套完善的物流系统,在各国市场都拥有物流团队,每天都有数千人奔波送货。
和中国商家息息相关的跨境物流方面,Lazada通过和菜鸟的合作,一个跨境商家从中国发货,最快6-7天就可以将货品送到东南亚消费者手中;
如果商品已经提前送到海外仓,这其中88%的跨境货物都可以在三日内送到消费者手中。
如今,Lazada的快递可以送到东南亚六国几乎任何一个海岛、渔村,这在地理情况复杂的东南亚难能可贵。
目前,Lazada已经打造起东南亚第二大的B2C物流网络,而这也是东南亚地区电商平台自建规模最大的物流网络。
因为东南亚各国发展状况不同,所以东南亚不同市场也使用不同的支付方式。Lazada基于各国情况推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
对于相对发达的地区,Lazada提供了钱包能够绑定银行卡,为习惯使用银行卡的消费者提供了便捷的支付体验;
对于部分欠发达地区,Lazada在东南亚首创了“货到付款”,让不习惯使用银行卡的消费者也能购物无阻。
而在商家端,Lazada也提供了一系列产品化的功能以帮助商家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例如Lazada大学、智能营销、生意参谋、多语种客服工作台等。
相比国内,东南亚商家的运营经验不够丰富,Lazada大学传授电商经营知识、智能营销和生意参谋能帮卖家制定更准确的销售策略、多语种客服工作台则让卖家能更便捷和高效地与各国消费者沟通。
一些从无到有的创造也在Lazada的本土化实践中出现。在过去,东南亚市场商家的电话、邮箱、主营类目等画像相关信息分散在各种Excel表格中。
为了帮助本地运营团队结合行业策略高效招商,Lazada的技术团队开发了“Leads Center”系统,让商家信息实现数字化,实现智能分发和推荐,赋能运营团队。
这些都是Lazada扎根于本土市场的最好的诠释。
二、技术红利
在Lazada被阿里巴巴收购之前,就已经有在东南亚运营四年的经验,在当地市场处于领先地位,拥有很强的本地化运营能力以及丰富的本地数据。
加入阿里之后,其技术体系也更为完善:借助阿里强大的中台能力输出,以及“Voyager”等项目的实施,Lazada有了良好的“先天条件”和较高的技术起点,在此基础上匹配Lazada自身已有的本土洞察,平台便有了快人一步的优势和布局长期发展的底气。
以国内感受最为明显的跨境物流为例,东南亚消费者之所以能在Lazada有更便捷的物流体验,是因为这套覆盖东南亚的跨境物流体系的背后是“Lazada团队的本土服务经验+菜鸟体系积累+阿里中台国际化安全能力”相结合的结果。
淘宝在大促时应用的一些措施,如预测需求、提前将跨境商品在海外仓铺货等,现在也成为Lazada在大促时提高送货速度的关键。
前面提到的“Lazada钱包+货到付款”支付体系,同样是Lazada技术团队基于东南亚本地情况进行改造的结果。
当然国内淘宝天猫曾经面对大促有过的卡顿、闪退、页面无法刷新等问题,Lazada平台上也有过同样的问题。而Voyager项目相当于为Lazada替换了一套经过大规模锤炼的成熟技术支撑。
如今,Lazada的技术人员不再需要疲于奔命地解决各种大促期间的问题,消费者也享受到了更流畅的消费体验。
往更底层看,这已不是单纯的告别卡顿、提升流畅体验的问题,在Lazada通过Voyager项目将整个电商系统“端到端 ”换成了阿里巴巴的技术支撑体系之后,技术推动业务进展的红利,开始更多地在东南亚这片蓝海展现出来。
这些都是“技术红利”思路的实践成果。基础设施完备、技术和交付能力提高,这让Lazada既能快速处理当下的问题,还能有更多精力着眼于“未来业务”。
以“直播”为例,直播近年在国内电商市场热度持续,这一创新业态显然也能在东南亚市场发挥价值。Lazada背靠阿里、能直接复用集团直播技术和产品能力,Lazada自然有了灵活布局未来的可能。
所以Lazada也是第一个将“直播”引入东南亚市场的电商平台,去年Lazada在双十一期间,Lazada直播平台LazLive在东南亚实现了高达1800万观看量,通过直播实现的GMV也同比增长了187%。
总之,技术之于Lazada的意义,是基于本土做深、做重,更深层次地提高平台整体运营效率,带动业务增长。技术的红利,让Lazada走在了市场之前。而这一优势的价值将在处于快速增长的东南亚市场中不断显现。
乐发网超市批发网提供超市货源信息,超市采购进货渠道。超市进货网提供成都食品批发,日用百货批发信息、微信淘宝网店超市采购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国内超市采购商与批发市场供应厂商搭建网上批发市场平台,是全国批发市场行业中电子商务权威性网站。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百度百科、知乎、淘宝平台规则、lazada卖家学院
本文来源: 为什么lazada本土店做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