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数月的乳粉生产企业反垄断调查终于落下帷幕。昨天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开出了我国反垄断史上最大的罚单。合生元、美赞臣等6家乳企因违反《反垄断法》被罚约6.69亿元。昨天,受罚企业均表示接受处罚,积极做好整改工作。此外,3家企业因配合执法机关调查并积极整改被免除处罚。
权威说法
国家发改委:罚款依据主要看三方面
“这次处罚幅度的差异性,是反垄断执法水平进一步提高的积极表现。”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时建中说,《反垄断法》规定,对垄断协议可以处上一年度销售额1%以上10%以下的罚款。这就赋予了执法机关一定程度的自由裁量权,以更好地实现执法目的。
“我们罚款的依据主要看三方面,违法情节、配合调查以及整改情况。处罚轻重主要看企业是不是率先降价,是不是主动配合调查。”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局长许昆林说,《反垄断法》很看重调查对象的态度,鼓励主动整改,对第一时间提供证据的企业会予以轻罚。
许昆林介绍,从今年3月开始,根据举报,发展改革委对9家乳粉生产企业开展了反价格垄断调查。大量证据表明,涉案企业价格垄断具体的措施和手段主要包括合同约定、直接罚款、变相罚款、扣减返利、限制供货、停止供货等。
他说,一旦下游经营者不按照涉案企业规定的价格或限定的最低价格进行销售,就会遭到惩罚。涉案企业的上述行为违反了《反垄断法》,不正当地维持了乳粉的销售高价,严重排除、限制同一乳粉品牌内的价格竞争,削弱了不同乳粉品牌间的价格竞争,破坏了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损害了消费者利益。
反垄断问题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王晓晔表示,发展改革委对6家乳企罚款额之大是“创纪录、破天荒的”。这次处罚,加上今年以来发改委查处的三星、茅台和五粮液等企业价格垄断大案表明,我国反垄断机关对价格垄断不法行为查处力度在加大,对其他行业和企业是个警示。
公司回应
合生元:放弃提出行政诉讼
合生元是6家被罚企业中罚款比例最高的企业,被处上一年度销售额6%、共计1.629亿元的罚款。合生元昨天在港交所网站发布公告称,广州合生元决定放弃申请行政复议和提出行政诉讼,将及时通过支付罚款以履行该处罚决定。合生元公司昨天给晨报记者发来声明表示,“合生元公司完全接受并尊重国家发改委的处罚决定。今后公司将加深对反垄断法的理解和认识,按照反垄断法的规定开展经营活动。”合生元同时表示,现已完成对原经销协议中涉及到的约定固定产品价格、限定产品最低价格相关条款的修订,并已完成全部经销协议的重新签订,以符合反垄断法的规定。
记者注意到,合生元也成了6家被罚企业中唯一一家提到具体整改措施的企业。业内人士指出,合生元的积极整改与其不积极降价被重点处罚有关,“此前在接受反垄断调查阶段,众多企业纷纷降价求轻罚,合生元是最后一个宣布降价的企业。”
美赞臣:不打算提出抗辩
6家被罚企业中,美赞臣以2.0376亿元的罚金位列榜首。美赞臣表示,尽管此次处罚将导致美赞臣全年利润遭受损失,每股收益减少约12美分,但美赞臣并不打算对此提出抗辩。美赞臣公司还不忘记重申,中国仍是公司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多美滋 雅培:尊重处罚决定
多美滋和雅培(上海)在给晨报记者发来的声明中均表示,尊重国家发改委日前作出的反垄断处罚决定,并将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要求积极做好整改工作。
富仕兰:接受处罚决定
旗下拥有美素佳儿的富仕兰食品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昨天也发表声明称,接受发改委的处罚决定并实施相关整改措施。
恒天然:将及时履行处罚决定
因卷入“肉毒杆菌门”而备受质疑的恒天然集团昨天表示接受国家发改委近日作出的调查结果,并将及时履行发改委的处罚决定。
影响解读
改变乳业乱象还需长期监管
国家发改委开出的罚单创历史新高,且首次在纵向价格协议(即上游经营者向下游经营者通过明示或者默示的方式达成的排除、限制竞争的协议)反垄断执法案件中适用宽大原则。“此次发改委反垄断调查应该是达到一定的效果,一方面企业都主动开始降价,五大品牌平均降价一成左右”。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高级分析师宋亮对晨报记者表示,此次调查起到一定震慑作用,由于惠氏、贝因美积极配合调查,主动拿出关键证据,也积极认可调查结果,所以获得从轻处罚结果。
不过,宋亮同时指出,改变中国乳业市场乱象仅仅靠一次反垄断调查是不够的,政府应加强对市场不正当竞争行为的长期监管,以保证市场能够持续保持健康、竞争有序的发展格局。
“洋 奶粉 ”涨价将更为隐蔽
在业内人士看来,天价罚单之后 奶粉 企业的涨价方式将更为隐蔽。中国奶业协会理事、知名乳业专家王丁棉对晨报记者表示,今后 奶粉 企业的涨价会更为隐蔽,“仍然可以通过推新品等方式变相涨价。”
在接受国家发改委反垄断调查之后首个宣布降价的 奶粉 企业惠氏就被指通过推新品的方式“变相涨价”。惠氏日前低调推出新配方婴幼儿 奶粉 新品价格与7月3日降价前的原配方 奶粉 价格一样。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高级分析师宋亮对晨报记者表示,发改委的处罚将可能带来洋 奶粉 在中国经营策略的改变,“目前整个市场的游戏规则没有指定完毕,一旦规则定下来,外资 奶粉 企业一定会找出博弈的方法”。
国产 奶粉 崛起仍待时日
对进口 奶粉 的整治给国产 奶粉 企业带来了新的希望,不过分析人士指出,目前是国产 奶粉 整顿大调整的时期,但由于规则没出来,国产 奶粉 崛起仍待时日。
宋亮指出,由于目前中国 奶粉 市场仍然扭曲,消费者对进口 奶粉 仍然“一边倒”,仍认为产品越贵越安全,因此政府整顿不能马上让市场回归正常,进口 奶粉 主导市场格局不能马上改变。
不过,在一系列的政府扶植下,国产 奶粉 的确处在历史最好的时期。晨报记者昨天从知情人处了解到,工信部关于国产乳企的重组方案细则将在8月中旬前出台,细则内容包括税收、资金、并购贷款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为了提高国内乳企的竞争力,细则明确规定了国内龙头乳企推出高端 奶粉 产品以博弈外资品牌,这也意味着国产 奶粉 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6月消费品工业司副巡视员高伏曾表示,工信部将在两年时间培育形成10家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乳制品企业集团。
股价反应
国内乳业股大涨
昨天6家乳企因违反《反垄断法》被处约6.69亿元的罚金,不在受罚名单的国内乳业股再度集体爆发。截至收盘,西部牧业涨停,三元股份股价大涨8.17%,皇氏乳业股价上涨7.46%,新疆天宏股价上涨4.17%。此前,国内乳业股因恒天然“肉毒杆菌”事件集体大涨。
昨天,在香港上市的合生元复牌后低开1.4%后高走,截至收盘涨6.46%。分析人士指出,罚款金额的确定也意味着笼罩在合生元上空的利空出尽。
内幕揭秘
操控价格 不留书面证据
在业内专家看来,国家发改委祭出“反垄断利剑”意在警示近年来频频涨价的外资乳企。“从2006年到2012年,这些外资 奶粉 每年涨价的幅度都超过了15%。”知名乳业专家王丁棉说。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也向记者表示,几大外资乳企在共同利益驱动下,很容易达成集体涨价的共识。
“洋 奶粉 在中国市场售价普遍高出国际市场一至两倍。”王丁棉表示,以900克的罐装 奶粉 为例,国外售价120元左右,国内售价通常超过250元。而维系洋 奶粉 高昂价格的正是这些企业手段多样的价格操纵手法。王丁棉对晨报记者表示,这些外资乳企的垄断主要体现在对经销商的价格控制上,“主要是通过提高经销商的返点,让经销商高价出售 奶粉 。”
“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涉案企业采用合同约定、直接罚款、变相罚款等其他手段控制下游经销商涨价,这些行为违反了《反垄断法》的规定,也是导致目前大牌 奶粉 价格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局长许昆林说。
由于乳粉企业对下游经营者的严格控制,使得下游商场、超市、电商等经销商无法通过价格竞争获得利润,很多经销商也向涉案企业要求高利润保障,致使销售渠道费用高涨,也是推高 奶粉 价格的一个重要原因。统计显示,我国配方乳粉的渠道费用占比高达20%至40%,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4%至14%的情况。
不少企业也知道自己的行为违反《反垄断法》,他们甚至告知员工要谨慎操作,不要书面沟通,避免留下文字证据。但在经营活动中,仍通过电子邮件、电话、口头等方式实施价格控制,这些一一被发展改革委价格监督和反垄断局调查取证。
部分操控价格手段
说一套,做一套
合同中声明建议零售价只具有参考意义,绝不会强制下游经营者执行,但实际管理中对低于建议零售价销售的经销商给予警告、威胁终止合作、限制或停止供货等一系列惩罚手段。
随意扣减返利
凡经销商不“完全遵照”公司价格政策,便拿不到销售返利。
动辄停止供货
“贵司二三段 奶粉 低价海报行为已扰乱我公司市场行为……”当发现经销商擅自打折促销时,一家涉案企业发出了停止供货警告。
某企业让调查组空等11小时
许昆林说,在调查过程中,大部分企业还是能够配合反垄断机构调查的,也有个别企业不太配合,不愿提供相关证据材料,态度恶劣,致使执法人员的调查受到阻碍。比如在对上海一家涉案企业的调查过程中,调查组早上9点进企业,直到晚上8点多才提取到少部分资料,相关业务负责人始终拒绝调查。
“这些企业清楚知道其价格垄断行为可能会遭受的巨额罚单,故有的企业故意隐匿资料、提供虚假材料、知法犯法,给执法增加了很大困难。”许昆林说。
中国社科院教授王晓晔说,涉案企业敢于知法犯法,底气来自被垄断的市场。由于国内 奶粉 企业尚未成长起来,巨大的市场需求让很多外资奶企自我感觉良好,而消费者对洋 奶粉 品牌信任度也高,消费者的追捧也使得涉案企业屡屡提价更有底气。
许昆林说,涉案企业不正常地维持了乳粉较高的销售价格,使消费者承担了乳粉的高价,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调查证明,在正常的市场竞争下,消费者本可以买到更低价的产品,而涉案企业不正当地剥夺了消费者购买低价产品的机会和权利。”
记者观察
反垄断处罚目的在“戒”不在“惩”
2013年1月4日,三星、LG等六家企业因液晶面板价格垄断被罚3.53亿元后,液晶电视价格一跌再跌;2013年2月19日,茅台、五粮液因价格垄断分别被罚2.47亿元和2.02亿元后,茅台、五粮液等高端白酒今年以来连续跌价;而民众普遍关注的“洋 奶粉 ”更是在被反垄断调查后普遍降价。
虽然很难统计反垄断给消费者到底带来了多少实惠,但很明显,消费者对反垄断这杆大旗是十分拥护的。但反垄断调查是一项十分费时费力的事情,有关部门也不可能照顾到全部大大小小的行业,因此我们必须在热闹过后冷静下来,认识到“天价罚单”的真正目的,并不在于大快人心的罚款,而是要让其他企业看到反垄断法的威力,并彻底戒掉对垄断的路径依赖。
根据我国《反垄断法》的规定,如果涉案企业罪过较大而被从重处罚的话,很可能其一年的利润都会充作罚款,真正的“得不偿失”。可以预期,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后,我们将看到越来越少的反垄断调查案,与越来越多物美价廉的商品。
乳企6.7亿罚单背后:被删邮件露马脚
合生元等6家乳粉企业因违反《反垄断法》、限制竞争行为共被罚约6.7亿元。罚单落地,产品价格或将“低头”,但是消费者的担忧就能放下了吗?
2008年以来,购买平价的放心 奶粉 似乎成为了国内消费者的奢望。高高在上的“洋 奶粉 ”,近年来也频曝“质量门”;跌落低谷的国产 奶粉 崛起之路还很漫长,价格也渐渐不便宜。
发改委的反垄断不应是一阵风,而是要常态化监管,不能任由企业玩换包装、减分量之类的小聪明;质监部门更该肩负起职责,不让问题 奶粉 流入孩子们的奶瓶。只有多管齐下、严格执法,才能让消费者买到平价的放心奶。 奶粉 如此,其他行业亦然。
昨日(8月7日),国家发改委对合生元等6家乳粉生产企业开出了我国反垄断史上的最大罚单。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今年3月接到乳粉企业涉嫌价格纵向垄断的举报后,便着手开始调查。调查组一度遇到企业故意隐匿资料、提供虚假材料等困境。最后,执法人员搜查了一家企业的电脑,从删除的邮件中恢复了相关资料,发现企业明确提示员工控制经销商转售的价格,找到了企业违反反垄断法的证据。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发改委针对不同企业采取了差异化的处罚策略。其中对合生元处上一年度销售额6%的罚款,计1.63亿元;另外,对美赞臣、多美滋等品牌也分别处以不同的罚金;惠氏、贝因美、明治等3家企业因配合调查、提供重要证据,并积极主动整改被免除处罚。
删除邮件中找出证据
据了解,从5月份开始,发改委价监局共派出26个调查小组,300多人次陆续到相关企业正式调查。
被调查的企业包括合生元、美赞臣、多美滋、雅培、富仕兰、恒天然、惠氏、贝因美、明治等。最终,国家发改委开出约6.7亿元罚单,尽管金额不小,但企业都表示认罚。
发改委价监局将这些调查企业分为四类,包括违法行为严重不能积极主动整改;不能主动配合调查但能积极整改;能够配合调查并主动整改;主动提供情况,主动积极整改。因为配合的程度不一样,最终各家命运也不同,有的要交巨额罚款,而像惠氏、贝因美和明治因为积极配合调查“幸免于难”。
发改委价监局负责人介绍,这些企业中配合的程度有些不一样,有的企业第一时间就把有关情况报告了,有些企业则拒绝调查。他介绍,在调查组对上海一家涉案企业的调查过程中,调查组早上9点进点,直到晚上8点多才提取到少部分资料,业务人员始终拒绝调查。
这些企业主要涉及纵向价格垄断,业内人士介绍,纵向垄断涉及上下游经营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上游经营者对下游经营者的控制有时能从合同中体现出来,如明文规定经销商必须按照某一价格销售,否则采取罚款、停止供货、终止合同等措施。
由于有的企业行为非常隐蔽,调查人员往往要从经销商和超市中获得信息,上述负责人介绍,调查人员从上千份材料中反复对比、核查和找相关销售人员核实后才发现违法证据。另外,调查企业故意隐匿资料,提供虚假材料,也给调查执法增加了很大困难。
上述负责人士还介绍到,有一家企业,2011年的时候把合同已经改得很干净了,所以调查人员去的时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实际上我们通过经销商了解到的,这个企业同样存在着控制经销商转售价格的问题,所以在第二次去的时候,我们就搜查了它的电脑,从删除的邮件里头恢复了相关的资料。”
而调查组发现,在恢复的邮件里有这样的内容,明确提示员工控制经销商转售的价格,这是违反中国的反垄断法的。“这明显的是知法犯法,当我们把这个展示在他们面前的时候,他们也无话可说,承认违法也认罚。”
处罚呈现差异化
与以往不同,此次发改委开出罚单的6家乳粉企业并没有统一处罚,而是针对各个企业不同情况不同处理。在本次开出的罚单中,明显根据各个企业对待反垄断调查的态度来作为评判标准。
中国政法大学竞争法研究中心主任时建中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反垄断处罚最大的特点是差异化,实际上在《反垄断法》中已经有明确规定,至于具体的定量,则要考虑对消费者的损害程度,以及企业的配合程度来量刑。
发改委昨日表示,对于违法行为严重、不能积极主动整改的广州市合生元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处上一年度销售额6%的罚款,计1.629亿元;对不能主动配合调查但能积极整改的美赞臣营养品(中国)有限公司处上一年度销售额4%的罚款,计2.0376亿元。发改委对能够配合调查,并主动整改的多美滋、雅培、富仕兰、恒天然等企业分别处以1.7199亿元、0.7734亿元、0.4827亿元、0.0447亿元的罚款。
除去上述处罚外,发改委还对另外3家企业免于处罚。发改委认为,惠氏、贝因美、明治乳业3家企业,主动向反垄断执法机构报告达成垄断协议有关情况、提供重要证据,并积极主动整改,所以免于处罚。
实际上,我国2008年实施的《反垄断法》第46条中明文规定,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的,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上一年度销售额1%以上10%以下的罚款;尚未实施所达成的垄断协议的,可以处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史际春对记者表示,处罚力度关键还要看企业的垄断行为对市场竞争的损害程度有多大。他表示,本次乳粉行业的竞争属于纵向竞争,是上游对下游的控制,而年初发改委对液晶面板行业开出的罚单属于横向竞争范畴,是几家企业联合起来不竞争造成的垄断,所以发改委的处罚力度和方式不太一样。
反垄断将进入常态化
发改委此次调查乳粉制品企业并不是突然袭击,而是根据举报对合生元等多家乳粉企业展开的反垄断调查。
不仅是乳粉企业,今年以来,发改委对多个行业展开反垄断调查,多名业内专家对记者表示,国内反垄断已经朝向常态化方向发展。今年年初,发改委对包括三星、LG在内的6家境外企业实施液晶面板价格反垄断调查,最终经济制裁总额达3.53亿元。
后来针对茅台和五粮液两家白酒企业进行反垄断调查,最终,茅台被罚2.47亿元,五粮液被罚2.02亿元。随后,发改委针对房地产行业、黄金饰品零售业也都进行调查。
“希望从现在开始,今后反垄断进入一个常态化状态。”史际春认为,《反垄断法》实施5年来,反垄断部门要有一个认知的过程,无论是从组件还是人员配备上,都需要一个认知水平的提高,在这之后,反垄断会呈现出一种常态化。
3企业免罚引关注 恒天然447万罚金被指“象征性”
在决定对美赞臣、合生元等6家乳粉生产企业的价格垄断行为进行处罚的同时,发改委对主动向反垄断执法机构报告达成垄断协议有关情况、提供重要证据,并积极主动整改的惠氏、贝因美、明治免除处罚。此外,作为在中国原粉市场份额最大的企业,恒天然的罚金只有447万元。发改委的差异化处罚引发争议。
免罚企业均曾降价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免于罚款的惠氏、贝因美市场占有率并不低。
AC尼尔森《2012年全年中国婴幼儿 奶粉 市场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销售婴幼儿 奶粉 385.18亿元,其中,惠氏及贝因美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1%和8.7%,分列第三和第四位。占据如此大份额市场的惠氏和贝因美为何能够免于罚款?
贝因美发表声明称,公司于8月6日收到发改委 《免除行政处罚决定书》。决定书指出,鉴于公司主动向发改委报告达成垄断协议的有关情况并提供重要证据,发改委决定对公司免除行政处罚。
北京市律协竞争与反垄断法律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魏士廪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发改委此次开出的罚单属于首次在纵向价格协议反垄断中使用宽大原则,与欧美反垄断法在实践中仅用于横向价格协议反垄断的宽大原则不同,法律界对于纵向垄断中的被调查企业使用宽大原则而直接免罚存有争议。不过,这一定程度也体现了发改委对于自身执法的信心。
发改委亦解释说,免除3家企业的处罚,是因为他们主动报告达成垄断协议有关情况、提供重要证据,并积极主动整改。
7月2日,贝因美公告称,将“积极配合九部委有关 奶粉 行业整冶”,采取紧急降价的措施。其后,惠氏称,正积极配合反垄断调查;主要产品降价,平均降幅11%,其中单品最高降价幅度达20%。明治乳业也在受到反垄断调查后宣布降价。
但有业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业界对于惠氏、贝因美、明治提供的“重要证据”并不太清楚。而在反垄断方面,这9家乳粉企业都有责任,但是结果却大相径庭,有可能会引发受罚企业的不满情绪。
“象征性”处罚恒天然?
此外,恒天然此次收到的0.04亿元的罚单,也被业界认为是“象征性的”。该公司今年初被检出“双氰胺”之后,又因肉毒杆菌事件被推上风口浪尖。
奶业专家王丁棉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此次发改委对恒天然只是象征性处罚,恒天然虽然在中国市场份额占比很大,但价格方面较为透明,产品均是通过国际公开招标买卖,因此处罚力度不如前几家大。
对于在市场中达到何种程度才算作拥有市场支配地位,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刘铭向记者解释,法律上并没有定义界定,因此,恒天然是否称得上“拥有市场支配地位”,定义的弹性非常大。
王丁棉认为,根据中国《反垄断法》第十八条,恒天然在“认定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从市场主导”上多少会“挨边”,因此发改委可能是根据这一点做出象征性的处罚。
舒圣祥: 奶粉 反垄断 别让新配方迷了消费者的眼
8月7日,国家发改委宣布,合生元等6家乳粉企业因违反 《反垄断法》,限制竞争行为共被罚约6.7亿元,成为我国反垄断史上开出的最大罚单。惠氏、贝因美、明治等3家企业因配合调查、提供重要证据,并积极主动整改被免除处罚。
此番 奶粉 反垄断调查,始于洋 奶粉 境内价格远高境外,以至于香港都要限购 奶粉 之时,终于恒天然肉毒杆菌事件甚嚣尘上,多家洋 奶粉 涉事企业正在召回之日。时点的特殊,让此次调查有一种别样的意味。所谓此一时彼一时,洋 奶粉 价格垄断是因为消费者对国产 奶粉 的不信任;现在的事实却证明,洋 奶粉 也不一定就有质量保证,以至于雅培明知有问题却要求恒天然保密。此刻,消费者更迷茫了:如果连洋 奶粉 都不再可信,该给宝宝喝什么?
一边是遭遇价格垄断挨宰,另一边是质量无保障有毒,要是可以选择的话,公众当然宁愿选择前者。现在的麻烦是,挨宰若是纯属趁火打劫,宰人者也不会重视产品质量。反过来,质量若是半斤八两,价格却大相径庭,自然就越发不公平。乳企通过合同约定、价格管控等方式实施价格垄断违法行为,当然应该重罚;可站在消费者立场,最关心的还是:6.7亿罚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有人问6.7亿罚款最终会去向哪里,其实与其讨论这个,还不如探讨一下:这6.7亿罚款会不会羊毛出在羊身上?显然,这种可能性是不可排除的。无论是间接涨价还是降低品质,乳企手里“挽回损失”的牌有很多;特别是在如此畸形的 奶粉 市场上,消费者几乎丧失了理性选择的机会,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至于哪个害比较轻,不同消费者自有不同的判断。
在发改委启动反垄断调查之后,各奶企纷纷宣布降价,这应该算是反垄断调查带给消费者最大的好处。事实上,惠氏、贝因美等企业之所以同样存在价格垄断行为却被免于处罚,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他们很配合,刚被调查就应声宣布降价。现在公众担忧的是,这个因为反垄断调查而掀起的 奶粉 降价潮,究竟能够管多久?这个恐怕就很不乐观了。
就拿免罚的惠氏来说,日前已经推出了“新配方产品”,价格与反垄断调查前的旧配方产品一致,惠氏此前降价承诺中的“文字游戏”因此曝光在消费者眼前——为何要将降价范围特别界定为 “市场上现有的产品”?因为,新配方新包装是乳企涨价的惯用噱头。如果遭遇反垄断调查后,只需配合调查并暂时宣布降价就能换来免罚,学会 “这一招”之后,谁还会将反垄断调查真正当回事?反正风头过后,很快就能通过推出新配方新包装涨回来。
发改委开出6.7亿元罚单,可价格还是那个价格,质量还是那个质量,消费者唯一看得见的差别是: 奶粉 又换包装了。这无疑很扫兴,但在国产 奶粉 真正成长起来让我们的市场回归充分竞争之前,得力的价格监管和质量监管无疑仍是公众最大的期待。发改委的反垄断调查不应该是一次性行动,而要有常态化监管,不能任由企业耍新配方新包装的小聪明。质监部门更该肩负起职责,不让问题 奶粉 流入孩子们的奶瓶。
乐发网超市批发网提供超市货源信息,超市采购进货渠道。超市进货网提供成都食品批发,日用百货批发信息、微信淘宝网店超市采购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国内超市采购商与批发市场供应厂商搭建网上批发市场平台,是全国批发市场行业中电子商务权威性网站。
本文来源: 6家洋奶企表示认罚6.7亿 羊毛出在羊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