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商业地产全程服务商RET睿意德联合上海亚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发布2015年《商业空间 艺术 主题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指出,购物中心将逐步成为 艺术 演出及展示的新承载平台,而 艺术 主题对于购物中的商业也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数据显示,一线城市中 艺术 主题业态在购物中心占比已上升到2.6%,成为购物中心吸引客流的特色之一。虽然绝对占比低,但相对增速迅猛,正处于快速发展期。
报告还对目前购物中心的 艺术 形态做了分析。购物中心 艺术 形态主要有七类,其中长驻 艺术 形态有 艺术 装饰和 艺术 空间,为独立空间,多为收费,且展演时长较长;短期 艺术 形态有静态展、小型沙龙、演出、 艺术 集市和快闪活动,类型丰富,通常布局公共空间,免费为主,展演时长较短,更替频繁。
在七大类型购物中心 艺术 形态中,静态展、 艺术 集市的运营频次最高,分别为41%和31%。其他五种类型占比仅三成。
报告解释称,一方面,与长驻 艺术 形态的独立空间相比,短期 艺术 形态使用公共空间,不仅运营成本低,更依托人流聚集的优势获取租金收益。而静态展是展演时长最长的 艺术 形态,其稳定持续的租金更受购物中心青睐。根据RET睿意德中国商业地产研究中心对国内42个重点城市的公共空间面积统计,约有19.5万平方米的公共空间可被利用,潜在的租金收益达到71.2亿元/年。另一方面, 艺术 集市租金收益不菲,甚至高于购物中心首层租金2-3倍。以上海核心商圈为例,购物中心首层租金达到60-80元/平方米/天,而相应 艺术 集市的租金则达到300-350元/平方米/天。同时, 艺术 集市还为购物中心相关商家创造了品牌宣传及产品展示的机会,在获取双重租金收益的同时,也成为了商家青睐的推广平台之一。
报告指出,在七大类型购物中心 艺术 中,长驻 艺术 装饰和短期演出并无实际收益,为匹配 艺术 定位和暖场活动而引入,通常以品牌打造为目的,成本高企,对运营者资金实力要求高,因此发展有限。在购物中心运营频次占比中,分别仅为3%、5%。
长驻 艺术 装饰方面,以K11为例,香港K11共投资购买13件 艺术 品入驻,总价值2000万港元(约合1600万元人民币);而上海K11更引入15件 艺术 品,其中仅达明赫斯特的雕塑作品“悲惨的战争”就高达300万美元估值,全部 艺术 装饰总值预计超过2500万元人民币。
而短期演出的成本同样不小。 艺术 团体的演出及运营成本平均为160万-180万元,购物中心邀请一支小型室内乐团演出及运营成本可达到10万-30万元/场。
不过,引入 艺术 主题对购物中心的商业确实起到了促进作用。以去年K11人气奇高的莫奈展为例,数据显示,上海K11在2014年3-6月莫奈展期间,日常营业额增长了20%,并推动商业租金提升70%,而同期办公租金涨幅仅为30%。
艺术 展示及演出期间购物中心部分商家也会借机推出相关的纪念商品,商家针对 艺术 主题进行联动,实现购物中心和商家双赢模式。门票收入、衍生品以及企业赞助是 艺术 展示及演出的主要收入来源,其中衍生品收入最高,占比达到总收入的43%,超过门票收入。衍生品包含零售纪念品及咖啡为主的 艺术 主题简餐等。以K11的莫奈展为例,其衍生品种类接近800种,而几乎所有逛完莫奈展的顾客都会前往 艺术 商店购买纪念品,促使其衍生品收入达到3960万元。
除此之外, 艺术 体验机会也是促进大额商业消费的有效方式。报告指出,购物中心会以一些 艺术 体验课程引导消费者参加消费满额的促销活动,藉此赢得 艺术 体验机会。这类 艺术 体验往往聘请圈内知名 艺术 家进行授课,并以小群体为单位开设体验活动,能够确保近距离与 艺术 家交流,收获极大,因此大额商业促销十分成功。如中环广场,满额消费15000元,消费者可获得专业油画体验。
最后,报告对于 艺术 在购物中心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四点想法:一、东方传统 艺术 及民族 艺术 逐步扩大市场份额;二、 艺术 与购物中心跨界O2O将广泛开展;三、逐步从一线城市下沉至二三线城市;四、专业机构跨界合作成为趋势,更多 艺术 经纪机构、商业地产顾问机构、开发商、品牌零售商将开展跨界合作。
乐发网超市批发网提供超市货源信息,超市采购进货渠道。超市进货网提供成都食品批发,日用百货批发信息、微信淘宝网店超市采购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国内超市采购商与批发市场供应厂商搭建网上批发市场平台,是全国批发市场行业中电子商务权威性网站。
本文来源: 购物中心艺术展示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