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金调整持续一两年
媒体近日在铜锣湾发现,某著名连锁珠宝品牌店铺门可罗雀,空荡荡的店内只有员工聊天的声音。旁边的另一家店铺,由于租约到期已经拉上铁闸。铜锣湾一家瑞士手表商——积家店铺,如今已成为本地的折扣化妆品店。位于香港中环最繁华地区的寇驰旗舰店也在9月易主,提前两年退租,取而代之的是运动品牌阿迪达斯。报道称,阿迪此次拿下这家店铺的租金仅为此前的六成。
资深人士称,香港 零售 业受影响最大的就是高档珠宝钟表以及高档消费品,而这类店铺的跌幅也是最严重的。随着 零售 业销量持续下跌,今年香港整体的租金跌幅将达到15%至20%,而一些地段比较好的地方跌幅会更大,比如铜锣湾的跌幅可能超过40%。香港租金目前基本已回落到2011年至2012年的水平。
零售 不旺,商铺的租金必然受到影响。有业界人士表示,香港商铺租金的调整将持续至少1至2年。
客流量和购物欲双降
特区政府统计处的报告显示,2015年前8个月合计的 零售 业总销货价值下跌2.2%。香港旅游业雇员总会总干事林志挺表示,已经过去的内地“十一”黄金周,用 零售 业商家的话讲,就是“水净鹅飞”,非常冷清,一方面客流下降,另一方面游客购物的意愿大幅下降。
“ 零售 寒冬”一词不断成为香港媒体、业界人士甚至政府官员的常用词,仿佛香港 零售 业重回2003年“非典”时的困境。香港特区政府发言人表示,部分原因是赴港旅游放缓,近期股票市场大幅波动也可能削弱消费愿望。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副会长陈淑玲表示,现在 零售 市道比“非典”期间差很多,香港内部出现了一系列不友好事件,影响内地游客来港;加上汇率因素,外国 零售 品牌直接在内地开店,外围经济也不好。
“绝不可否认 零售 业出了大问题。”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学系主任雷鼎鸣近日在《晴报》专栏撰文指出,“今年1月到7月的 零售 总值是2831.5亿元(港币,下同),比去年同期下降1.8%, 零售 货品的总数量反而上升1.7%,这反映出问题的所在:卖出的商品多了,但收到的钱却减少,等于就算用了减价促销的手段,也帮不了营业额。”
零售 遭遇“港囧”有缘由
陈淑玲指出,10多年前,香港 零售 业主要靠本地居民消费带动,但现在很大程度靠内地游客做大市场。
有分析人士表示,香港的 零售 业今年以来一直遇冷,与消费模式的改变脱不了干系。港澳回归之初,成为不少内地居民境外观光的第一站。随着海外出行越来越方便,“首站”、中转功能削弱,赴港自由行的高峰已悄然过去。香港不少地区已经形成“药房、金铺、钟表店和化妆品店”并驾齐驱的街面模式,维多利亚港、海洋公园、迪士尼乐园等固有的景点却没有更大突破。所以,更多消费者选择在香港买一些平价的货品、去欧洲代购,而不再青睐本港的高价货品。因为随着欧元的贬值,欧洲代购要便宜15%左右。
雷鼎鸣认为, 零售 业出现不景气,若按此态势发展下去,香港低失业率会有所不保,这绝对不是香港之福。而香港 零售 业遭遇“港囧”,其他行业也难以独善其身,楼市、金融和地产股都已露出端倪。
传闻重提扩大自由行
面对市场的不景气,香港政府推出很多措施。比如,给旅游发展局3亿元作宣传,今年年初又增加8000万元,特别作为振兴消费和旅游推广。此外,还成立1000万元的“旅游配对基金”。但是,这些措施却多发力于宣传方面,难产生真正的影响。
零售 界不断有传闻,政府有意在年底或明年初重提扩大自由行计划。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副会长欧阳熊万提出,中国内地对于香港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与香港 零售 业表现是分不开的。“越来越多的内地游客到香港来,对香港 零售 业才有帮助。”
部分香港厂商看到了内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的机遇。陈淑玲说,香港人很知道变通,现在内地的互联网O2O以及电子商务正在大力发展,香港的 零售 商应该要抓住机会,应对新的环境。她认为,香港 零售 正经历低潮,但不能因为低潮而不做改变。
乐发网超市批发网提供超市货源信息,超市采购进货渠道。超市进货网提供成都食品批发,日用百货批发信息、微信淘宝网店超市采购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国内超市采购商与批发市场供应厂商搭建网上批发市场平台,是全国批发市场行业中电子商务权威性网站。
本文来源: 零售遭遇“港囧” 租金调整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