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货源批发市场
淘宝货源分销平台
 
 
当前位置: 货源批发网 » 新闻 » 零售动态 » 大商股份沦为唐僧肉 两本账难掩牛钢16亿身家

大商股份沦为唐僧肉 两本账难掩牛钢16亿身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12-15 04:04:43  来源:电商联盟  作者:乐发网  浏览次数:24

对比历史公告,大股东 大商 集团的财务数据竟然存在巨大差异,净资产在担保资料中为33.64亿元,而在重组方案中却显示为-5.42亿元。一位大连当地的分析人士认为, 大商 集团出示两套账本,很可能是为了规避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的质疑,并掩盖以董事长牛钢为首的高管团队身家高达32亿元的事实。

在大股东改制之后, 大商 股份受到关联交易较多的影响,盈利能力和扩张速度明显放缓;更有甚者,由于公司多处黄金地段的自有店铺产权不够清晰,加上评估价值不合理,1993年公司IPO招股书中本属 大商 股份的大连商场北楼、大连交电商场、大连商场南北楼之间的中央大堂等优质资产相继落入牛钢控制的 大商 集团手中。

负资产遮掩亿万身家

2010年以来, 大商 股份的股价累计下跌37.41%。就在投资者抱怨其跌跌不休的市场表现时,以牛钢为首的 大商 股份高管团队却通过 大商 集团改制的闪转腾挪,坐拥年销售额逾千亿元的大连“商业帝国”。

想要搞清楚牛钢等高管的身家并不容易,因为 大商 股份信息披露不实的问题屡见不鲜,母公司 大商 集团竟然在公告中出现了两套账本,其资产情况显得扑朔迷离。

2012年8月, 大商 股份发布公告,为关联方 大商 集团的1.5亿元流动资金借款提供担保。其中披露,截至当年3月31日, 大商 集团总资产154.89亿元,净资产33.64亿元。

而到了2013年5月底, 大商 股份披露的《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草案)》则显示, 大商 集团2011年、2012年总资产分别为38.28亿元、44.74亿元,净资产分别为-8.31亿元、-5.42亿元。

一年前提供担保时, 大商 集团还是大连市一家信用等级AA-、净资产逾30亿元、还款能力保障十足的零售公司。而到了一年后提出重组方案时, 大商 集团变成了长期资不抵债、总资产缩水116亿元的高危企业。 大商 集团两套账本的财务数据差异如此之大,究竟暗藏什么玄机?

一位市场人士认为, 大商 股份历年担保公告可能虚增了 大商 集团净资产数据,以满足为其提供担保的条件,如果母公司资不抵债,担保行为显然难以获得股东认可。而重组方案中将 大商 集团“包装”成为一家资不抵债的企业,可能是考虑到3年前刚刚完成改制,企业净资产暴增会招致对其当年改制时国有资产流失的指责。

大商 股份前身是大连商场,系大连市国有控股上市公司。2009年,在大连市有关部门批准下,大股东 大商 集团实施改制,转为民营体制。 大商 股份管理层控制下的 大商 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通过自身参与增资,以及子公司红上商贸、鞍山商业收购股权的方式,于2013年实际持有 大商 集团80%的股权,期间累计投资总额为1.26亿元。

假设担保公告中的数据是真实的, 大商 集团净资产为33.64亿元,再考虑到其还通过大连 大商 国际有限公司间接持有 大商 股份8.80%股权,参考8月28日收盘价计算,持股市值为6.81亿元,那么, 大商 管理所持有的 大商 集团80%股权拥有的股东权益和持股市值合计高达32.36亿元,相比于2009年改制以来的投资总额,增值了25倍。其中, 大商 股份董事长牛钢的身家达到了16.5亿元。牛钢2012年的389万元年薪在百货零售类上市公司董事长薪酬中也是遥遥领先。

462亿元“黑洞”浮出水面

2009年的国企改制,改变了牛钢等高管的命运,也改变了 大商 股份的发展历程。在改制的前三年, 大商 股份2006年-2009年营业收入累计增长了85.33%。而此后三年, 大商 股份2010年-2012年营业收入累计增幅仅为30.87%,不到前者的一半。这个明显的变化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对比可以发现,在高管们掌控了 大商 集团和 大商 管理之后, 大商 股份业务拓展和门店扩张的重心发生了转移,主营业务收入增速明显放缓。与此同时,在高管们的精心培育下,其自营资产的盈利能力和扩张速度却可以用惊人来形容。 大商 管理于2009年底设立时,除了拥有 大商 集团25%的股权外,几乎是一家没有人、财、物的公司。然而,在此后的三年间, 大商 管理经营业绩实现奇迹般增长。2013年5月底披露的重组方案显示, 大商 管理拟注入资产的营业收入2010年就达13.1亿元,2012年已增至37.8亿元;净利润由2010年的4578万元攀升至2012年的22688万元。上述资产2011年、2012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分别高达196%和160%。

同属于百货零售业,且主要经营地均集中在东北地区, 大商 股份的主营业务增速却远逊于关联方。中国证券报此前的报道曾经提及,刚刚披露的2013年半年报中, 大商 股份存在营业收入缩水和销售费用异常激增的现象。市场人士指出,由于 大商 集团、 大商 管理和 大商 股份在经营过程中存在错综复杂的关联关系, 大商 集团可以利用营销的主导权,通过财物的调配,以及宣传、劳务费的支付,达到利润和收入调节的目的。

大商 股份主营业务收入被人为调节的空间到底有多大?以下的数据可以得出粗略的规模。

2012年, 大商 集团对外公开宣传,全年营业收入突破1310亿元(该数据涵盖了 大商 管理、 大商 股份),高居全国百货行业第一。假设2012年担保公告中的数据是真实的, 大商 集团一季度营业收入106.44亿元,年化营业收入425.76亿元;重组方案中, 大商 管理2012年营业收入103.60亿元;年报显示, 大商 股份2012年营业收入318.59亿元。三方数据相加,2012年 大商 集团、 大商 管理和 大商 股份的营业收入总额只有847.95亿元,与集团官方宣传的1310亿元相差了约462亿元。

集团官方销售数据与上市公司公告内容相差逾400亿元,这存在两种可能:一是, 大商 集团官方为了提升在全国百货行业中的排名,夸大了年营业收入规模;二是, 大商 股份向投资者披露的信息,隐瞒了自己和关联方客观存在的巨额营业收入。

上市公司频遭巧取豪夺

对于投资 大商 股份的投资者来说,除了看重其百货业龙头地位和估值较低之外,自有店铺潜在的升值空间同样不容小觑。 大商 股份曾在2007年年报中披露过一次相关数据:“公司拥有丰厚的地处黄金地段的商业地产资源,其中自有店铺建筑面积超过120万平方米。”

此后,虽然 大商 股份新开大中型百货店铺近40家,实现公司大中型店铺数量倍增,但是自有店铺的面积数据未再进行披露,租用店铺面积也多数与实际不符。随着以规避同业竞争为目标的资产重组提上日程,投资者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他们既无法看清 大商 股份家底,也无力阻止 大商 集团一次次将上市公司的房屋资产“据为己有”。

今年5月,牛钢等高管控制的 大商 集团拟以13.7亿元的价格把大连商场北楼,连同大连商场分公司一并注入到上市公司。然而,早在1993年 大商 股份的招股说明书明确写明:“本公司拥有以水晶天桥连为一体的南北两栋营业大楼,占地面积11869平方米,建筑面积55000平方米。”明明是 大商 股份的资产,由于没有办理相关手续,被转移到了 大商 集团名下,在其改制之后,又要高价卖还给上市公司。

同样在重组方案中, 大商 集团交电分公司评估作价7300万元,其核心资产是大连交电商场的物业所有权。而早在1998年, 大商 股份发布的配股说明书显示,时为国有控股股东的大连市国有资产管理局持有 大商 股份41.39%的股份,享有2191.8万股的配股权,其承诺以拥有的 大商 集团公司的资产——大连交电商场、东方贸易大世界作为其配股资产作价认股,其余以现金足额认购。

除了上述存在历史所有权争议的房产,在2009年 大商 集团改制之后, 大商 股份还曾低价向其出售过其他重要经营资产。 大商 股份2010年年报披露,公司以1358.21万元的价格向 大商 集团转让大连商场南北楼之间面积为3305.41平方米的中央大堂房屋建筑物及机器设备资产。据房地产业内人士介绍,大连商场附近的地下商铺售价已超过10万元/平米。而在不考虑附属设备价值的情形下, 大商 股份将中央大堂卖给 大商 集团的售价仅为4109/平方米。于是,价值至少4亿元的中央大堂建筑物, 大商 集团仅用了1358.21万元就将其收入囊中。

大商 股份一位投资者气愤地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作为上市公司, 大商 股份的优质资产频频遭到巧取豪夺,曲线归入牛钢等私人控制下,最后又图谋通过定向增发高价卖给 大商 股份,形成了一个掏空、侵吞、套现的食物链。无奈之下,只能选择用脚投票。

8月28日, 大商 股份股价放量下跌近4%,在零售板块中位居前列,换手2.54%,交易量为两个月来最高。

乐发网超市批发网提供超市货源信息,超市采购进货渠道。超市进货网提供成都食品批发,日用百货批发信息、微信淘宝网店超市采购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国内超市采购商与批发市场供应厂商搭建网上批发市场平台,是全国批发市场行业中电子商务权威性网站。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百度百科知乎淘宝平台规则

本文来源: 大商股份沦为唐僧肉 两本账难掩牛钢16亿身家

分享与收藏:  新闻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更多..资源下载
零售动态图文
大润发等大卖场借多业态搭配谋利润突破 生鲜成竞争焦点 零售企业抢占生鲜高地
零售动态新闻推荐
零售动态点击排行
 
手机版 手机扫描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