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购网站的秋天来了,冬天还在后面。虽然,冬去春又来,不过很多人是看不到春天了。
社会导购网站还有无数的后来者,但是今年已经明显没有了去年的风光。近来关于社会导购网站的问题有两波“炸弹”,第一波说淘宝不会留机会给美丽说、蘑菇街做大,指出电商导购网站收入过度依赖淘宝,但淘宝最近数月传达出的信息令电商导购网站极为不安;第二波则是有人预言:导购网站就是昙花一现的东西,能火两年就不错了,赚钱最重要。
无疑,去年是导购网站的春天,一大批的导购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了;今年上半年像是夏天,好不热闹;到了下半年,应该就是秋天了,微博上传开的某导购网站人员流失,创始人出走等等这些事情,都在告诉我们秋天来了;但这还没完,冬天还在后面。那么需要悲观吗?倒也不用,冬去春又来,不过很多人是看不到春天了。
导购网站消失或者生存,做大或者做小,跟自身的玩法有关系,按照目前多数导购网站的玩法,多数的导购网站的确可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消失掉,同时亦会有几个导购的大鳄产生。当一个新的互联网概念到国内的时候,基本都会经历这么一个过程。例如社交概念刚进入国内的时候,有一大批的社交概念网站产生,但经过市场洗牌,最终活下来的只有人人网;再如更早时候的搜索在国内兴起的时候,百度、搜搜、搜狗、中搜、必应等等都想抢这块市场,同样,能笑到最后的也只是少数人。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视频网站、网上商城、团购等等领域。互联网就是如此,一旦有新的概念产生,前期会有大量的资金和人员进入这个概念领域,但最终能抓住用户,抓住市场寥寥无几。
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的社会化导购网站基本都是叫好不叫座,市场环境不容乐观。大家可以粗略地算一笔账,阿里妈妈的淘宝客收入榜显示,Top10的用户日收入在10万元上下。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拿现在热门的女装来说,假设客单价70~80元,分成比例7~8个点,一个单就是5元左右。10万元的收入意味着得转换成2万单。这时就得看导购网站的转化率了,实实在在地去做内容的导购网站,有3%的转化率就已经不错了,这意味这这个导购网站一天起码需要约70万的UV,导购网站基本是基于图片分享,人均的PV浏览量基本都在10以上,70万的UV则意味着千万级别的PV展示。单此一项,一年的服务器及带宽成本就不会低于100万元。想想,这样的一个千万PV级的网站,需要多少的运维成本呢?入不敷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然而,现实中一些导购网站并不是这么操作的。对导购网站而言,收入=网站UV×转换率×客单价×分成比例。所以,不少导购网站在这个公式上面花心思,比如通过购买一些比较基准的购物流量,或者通过返利来提升转化率,通过将用户引导到一些高价格或者高分成比例的商品来提升价格进而增加分成。但这些作为,其实背离了社会化导购网站的初衷。如果我们的导购网站都是基于商业利润来驱动的,而不是基于用户体验来驱动的,那么离消失也不远了。
今年一些大规模的导购网站开始招聘流量专员来引入流量合作,同时开始招聘大量的编辑来自己生成内容做高利润的商品转换,也有人做起病毒式营销来提升转化率,但这些做法都是挂着社会化电商导购的旗号,做着流量价值转化的买卖,偏离了社会化导购网站的宗旨。一个优质的导购网站的用户,应该是一批热衷网购并乐于分享的人组成的,而不是由流量提供商、职业商家、职业营销团队组成的利益链条。这的确是个两难的问题,要利润,还是要用户?现在看来,此事难全。
理想中的导购网站,应该是基于用户兴趣图谱的,为用户提供精准的购物决策。当下导购网站们必须面对的另一个问题是:用户是越来越懒的,我们用什么来激发真正的新用户来分享,来创造内容?这个是运营中的最大的天花板。
乐发网超市批发网提供超市货源信息,超市采购进货渠道。超市进货网提供成都食品批发,日用百货批发信息、微信淘宝网店超市采购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国内超市采购商与批发市场供应厂商搭建网上批发市场平台,是全国批发市场行业中电子商务权威性网站。
本文来源: 社会导购网站:寒风吹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