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有的没身份,有的没实惠
据了解,目前合肥多个菜市场和 超市 ,已完成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不过,日前记者走访了合肥多家 超市 发现,并非所有生鲜食品都被纳入可追溯体系。
前天上午,记者在合肥桐城南路上的永辉 超市 里看到,蔬菜水果等食品在追溯码的标注上很不统一。以 超市 里的精品蔬菜为例,都提前包装好放在冷柜货架上,其中一份精品生菜的价格标签上,标注了20位数字组成的追溯码,但与其摆放在同一货架上的精品海鲜菇,虽然也印有“追溯码”三个字,却没有数字编码。而散称的蔬菜水果,也是有的产品打出的小票上标注有追溯码,有的产品则没有。
在金寨路的北京华联 超市 ,记者看到所有的生鲜食品都没有追溯码,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之前部分食品的价格标签上是印有追溯码的,“可能因为负责编码这块的工作人员没上班,所以今天的没有。”
除了官方的可追溯系统外,很多农产品企业也在打造自己的可追溯体系。前天,记者在一家大型 超市 看到一种可追溯的生态鸡蛋,每个鸡蛋的售价高达3~5元,用手机扫码可以知道产地等信息。虽然有不少市民驻足观看,但真正购买的很少。
“我们建立了自己的一整套系统,消费者买我们的产品不仅可以查到产地来源,甚至能看到产品的生长环境等详细信息。”合肥某农产品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不过,由于价格高昂等原因,消费者认知度不太高。
追溯机 有的摆黑脸,有的已关机
记者在合肥走访时还发现,即使已经标注了追溯码的食品,想要追寻其“前世今生”也不是一件容易事。
前天上午,记者在金寨路的北京华联 超市 里看到,合肥市商务局设立的追溯查询机放在 超市 的醒眼位置,但是并没有市民上前查询追溯码。仔细观察后可以发现,这台机器虽然是开机状态,但是已经“死机”了,点击屏幕后没有任何反应。“可能坏了,我重启一下看看。”记者找来 超市 的工作人员,折腾了半个小时,仍然没有将机器修好。
在桐城南路上的一家永辉 超市 ,追溯查询机也放在顾客进出的显要位置,但记者走近后发现机器黑屏,用手在屏幕上触摸不见任何反应,“你自己把电源拔了再插上看看,” 超市 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记者按指示操作后机器仍然没有任何反应,“这个机子已经坏了,一直没修好。”这时,另外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随后,记者又来到红星路上的红府 超市 ,追溯查询机也放在显眼位置,机器却处于关机状态,记者找来工作人员才打开机器,但扫描条码功能已经损坏,只能手工输入追溯码才能查询产地来源。
在马鞍山路上的合家福 超市 ,追溯查询机没有损坏和关机,但记者观察了半个小时,并没有市民前来查询追溯码,“这个用得确实不多,市民很少来查。”现场工作人员表示。
如果说官方的可追溯系统,由于市民使用较少,逐渐被闲置,那么企业自己建立的可追溯体系,则更需要消费者熟练使用手机扫码,或者上网查询,这对于一次可能只买十几元菜的消费者来说,使用率更低。
消费者 有的不知道,有的不会用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除了记者亲身体验了一把食品溯源外,几乎再无消费者进行查询,这也成为部分 超市 追溯查询机被闲置的重要原因。
经常在桐城路永辉 超市 买菜的陈先生表示对食品溯源“从来没留意过”。“你是说要用手机扫码什么的吗?我们老人家哪会这些!”当记者告知他追溯查询机的作用和位置后,陈师傅也很意外,“以前也常来这家 超市 ,确实没注意过这台机器。”
在另外一家 超市 匆匆购物的钟女士则表示,虽然知道有食品追溯这种机器,但自己从来没用过,“之前在新闻里看到过,但是我每次买菜都是抽空来的,比较赶时间,所有一般不会查,连机器在哪都不知道。”
在采访中,多数消费者认为,虽然自己很关心购买的产品是否安全,但目前卖场提供的食品溯源方式仍然不够便捷,对新技术敏感的年轻人不会在卖场里耽搁太久,而有空逛街的消费者又往往因为年龄等原因,对这种新技术不太关心。“这个机器字实在太小了,加上屏幕亮,我年龄大了根本看不清楚。”正在购物的朱先生指着查询机的屏幕对记者说。
如果说官方的可追溯系统因为认知度不高,导致消费者不太买账,那么企业自己贴标的可追溯食品,则面临着消费者不信任的问题。
前天,记者随机采访发现,很多市民不太相信市场上销售的有机绿色食品,包括贴标可进行追溯的农产品,“如果政府贴的还好说,企业自己贴的万一是假的呢?”一些市民表示,不知道贴标的农产品是不是货真价实,担心自己花了冤枉钱。
好处看得见,自有更多人来“看”
农产品可追溯系统遇到诸多问题和瓶颈,仍需自身完善、市场培育和政府引导
合肥某 超市 内,精品蔬菜上都贴有可追溯条码。
输入一个条形码,农产品的“前世今生”就能一目了然。这种可追溯体系,2008年就在我省农产品生产行业一度掀起热潮。如今,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农产品可追溯体系更为先进。不过,该体系如何接地气、受到消费者的认可,还有不少努力的空间。
能看见的放心
9月12日,2015中国安徽(合肥)农业产业化交易会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开幕。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这些高科技技术在农业上的运用,让原本乡土的农业变得炫酷且引人关注。人们发现,很多农作物从种到收再到销售,可以实现全程可追溯,不少农业企业也将此作为卖点。
在敬亭山茶场展位,每款茶叶的外包装上都有一个二维码,提示扫码即可实现全程追溯。记者拿起其中一盒扫码,显示该编码被网站查询14次,并显示出种植基地、采摘日期、加工单位、加工日期等信息。“我们是农业部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项目,权威可靠,质量追溯可以放心。”敬亭山农场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由于投入较一般茶叶生产略多,这些茶叶售价比同类茶叶高出一些。
“可追溯卖点”已经为很多企业带来效益。来自安庆的景湖农场带着旗下的土鸡、土鸡蛋来参展,视频体验电商、生态土鸡互动养殖以及产品深度追溯,成为其打出的标语。“我们的土鸡从小鸡饲养到上市销售,整个过程消费者都可以追溯。”景湖农业电商部经理周国祥告诉记者,这种追溯一方面可以通过贴在包装盒外的二维码扫码实现,还有一种办法是登录他们的网站,可以看到养殖场的实时视频。“二维码身份信息一目了然,视频能让消费者眼见为实。”
周国祥介绍,他们的土鸡卖188元一只,土鸡蛋卖2.6元~3元一枚,在电商平台以及江浙沪等实体 超市 销售很好。虽然企业前期在可追溯的硬件以及软件开发上投入较大,但目前来看,效益还是比较明显,投入还是比较值得。
先行者的尴尬
可追溯系统的搭建,让一些企业品牌初尝甜头。不过,对于一些试点多年的企业来说,推行可追溯,遇到的瓶颈也开始显现。
倮倮米业是我省首个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程可追溯的农产品品牌。2008年,其完成“生产可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的质量追溯体系。 2011年,这一项目正式通过农业部农垦局的总结验收,完成了为期3年的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项目建设任务。据了解,这一项目国家投入40万元,后期,企业每年投入的维护费用也达10多万元。不过谈到市场效应时,倮倮米业相关人士表示:“没有太符合预期。”
“我们的大米售价比市场同类产品高出不到三分之一,是考虑了投入成本而作出的定价,消费者并不都认同。”这位人士说,很多消费者没有因为产品能够追溯质量而愿意多掏钱。
据了解,目前农产品可追溯标准并不统一。比如有的企业可追溯系统与农业部门信息中心连接,有的企业则是使用自己的追溯码。这让消费者眼花缭乱,十分容易混淆,摸不清头绪。
加大推广的目标
据了解,在欧美、日韩等国家,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早已通过强制性手段普及。在国内,农产品追溯仍处于探索阶段。
省农垦集团农水处的相关负责人张毅宾介绍说,农业部于2005年前后开始在农垦系统开展农产品可追溯试点,我省有多家企业加入。目前来看,参与企业没有发生过任何事故,政府也比较容易监管。
基于种种好处,农产品追溯系统被视为农业领域的一场革命。2012年开始我省被列入国家物联网试验区,我省也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物联网应用系统。目前,农业物联网技术已在我省百余家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中建设和应用。而物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方面。
政府在可追溯方面的投入也在加大。记者了解到,今年,省财政2015年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项目资金总额为1000万元,其中首次包括了种子质量全程追溯(信息化)试点专项扶持资金。试点企业在小包装袋上统一印制追溯信息二维码,农户和种子管理部门通过手机扫码,可以识别生产商、品种身份信息等。合肥市商务部门早先几年也已在加大力度推广肉菜追溯系统。
农产品可追溯要推广和普及,其系统自身有待改善。一方面,标准的统一值得尝试,这将建立可追溯的权威感,也方便人们查询。而人们对包括农产品在内的食品安全追溯查询尚未形成良好的习惯,政府应加以引导,加大宣传力度。
乐发网超市批发网提供超市货源信息,超市采购进货渠道。超市进货网提供成都食品批发,日用百货批发信息、微信淘宝网店超市采购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国内超市采购商与批发市场供应厂商搭建网上批发市场平台,是全国批发市场行业中电子商务权威性网站。
本文来源: 合肥多家超市追溯机成摆设 市民不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