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间在城区遍地开花遭遇发展瓶颈,专家建议进行整合保持良性发展
自2001年城区第一家 便利店 开业,至今已有15个年头。15年来,从最初的一枝独秀,到如今各大 便利店 在市区遍地开花,“小而美”的 便利店 日益受到追捧。当你凌晨饿醒发现冰箱里空空如也,只要溜达到这些小店,便能吃上冒着热气的煮玉米或茶叶蛋。近日,记者对城区 便利店 现状进行了走访调查,发现活跃在大街小巷上的“小而美” 便利店 也遭遇了发展瓶颈。业内人士指出, 便利店 前景广阔,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现象 零售业渐入微利时代,小而美 便利店 上位
近年来,外地进驻潍坊的大型商超不少,但能撑到最后的却不多。2002年5月初,青岛百盛进驻潍坊,一度引起不少人的关注。但是,在艰难维持了三年后,百盛因为经营不善退出潍坊,成为第一家从潍坊退出的外地零售企业。2011年5月,利群超市停业,在潍坊经营了七年后突然退出,让不少消费者和供应商措手不及;2012年,国际性连锁零售企业乐天玛特超市风光入驻潍坊,但是好景不长,2015年7月超市大门贴出了停业通告;2014年11月,全球知名的乐购超市退出潍坊;2015年1月,日本零售业巨头永旺超市退出潍坊;与乐天玛特超市停业几乎同期,2015年7月,万达百货在潍坊也黯然撤柜。
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政府限制公款消费的要求及电子商务的冲击下,零售业态逐渐进入微利时代。随着人工、租金成本高企,而价格战不断,加之电商冲击,让大卖场业态的平均毛利率一路走低。相对而言, 便利店 因店小成本低且运作灵活,利润率也高,即便失败了再“调头”也相对容易,凸显了“小而美”的特点。
虽然 便利店 单品价格比商超略贵,但市民在小宗购物时,对“便利”的需求超过了对“价格”的敏感,这也成为 便利店 遍地开花的契机。据国际知名品牌潍坊经销商陈先生表示,如今潍坊中心城区大约有 便利店 6000余家,除了中百便利、百大超市连锁 便利店 、壹购 便利店 、易捷 便利店 等连锁 便利店 外,其余的多为个人开设的 便利店 。
对于6000余家的数字,陈先生表示很确定。“虽然 便利店 的数字不好统计,但每家店都会卖可口可乐等必需品,这些必需品在经销商手中就掌握着城区 便利店 的数字。”陈先生说道。
起步 夜间顾客稀,免费冲泡方便面俘获的哥心
寻根溯源,我市第一家 便利店 开业于2001年5月1日,距今已有15年的时间。1月11日,记者采访到我市第一家连锁 便利店 的员工范师傅。
范师傅告诉记者,2001年5月1日,中百便利中河店和幸福店同时开业,她被分到中河店当营业员。 便利店 刚开业时,周围的住户都来看热闹,有的人兴奋地进店买东西,也有人质疑“这不就是个小卖部嘛”。那时候大家都不知道他们是24小时营业的,到了晚上基本没有顾客。“当时,夜里凌晨过后,鲜有顾客上门,大家都不知道我们是24小时营业。”范师傅说,虽然老百姓对这种业态不熟悉,一直持观望态度,但还是有抱着好奇心到店里来逛逛购物的人,夜里以出租车司机、上夜班的职工为主。
“我们最早熟悉的夜间常客就是出租车司机,因为当时我们提供免费冲泡方便面服务。很多司机在凌晨1时至2时到店里吃夜宵。”范师傅说,当时出租车司机一般来店里买包方便面,买个火腿肠或茶叶蛋等,慢慢的, 便利店 的名气在的哥圈里响了,一到深夜就有不少的哥来购物。
随着 便利店 逐渐俘获了的哥的心,慢慢的,一些晚上泡网吧的年轻人也渐渐发现了 便利店 的方便,他们一般买饮料、饼干等食品。时间长了,夜班的 便利店 也忙碌起来,开业后几个星期, 便利店 的夜间顾客逐渐增多,开业半年后,夜间购物的顾客明显增多。
发展 经济大发展为 便利店 红火提供肥沃土壤
经过15年的发展,如今,在大街小巷街头巷尾,都可以看到 便利店 的身影,仅中百便利就有门店551家,其中市区门店有300余家。除了中百 便利店 外,越来越多的其他品牌连锁店和个人开设连锁店,在潍坊的土地上遍地开花。
来自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数据显示,眼下,在零售行业整体增速下滑的背景之下, 便利店 业态却依然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记者获悉,如今的 便利店 业态之所以日益红火,与我市的经济水平不断发展有着密切关联。
按照国际标准,当一座城市的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 便利店 就可生存,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时便适合供应鲜食的 便利店 生存。记者从市统计部门了解到,2014年我市人均GDP达到51826元(按年末汇率折算为8470美元),这充分表明, 便利店 在我市有了肥沃的土壤生存。但是同时,目前我市并未达到适合供应鲜食的 便利店 的生存环境。
近年来,许多 便利店 先后在门店推出快品量贩、即食快餐、便利缴费等便民项目,较好地满足了周边居民便利的生活需求。家住樱园小区的刘女士告诉记者,如今她充话费都要到小区附近的 便利店 ,平时的快递也放在 便利店 内,就连平时手机充电都有时拿到 便利店 去充, 便利店 已经完全融入到刘女士的生活中。家住奎文区虞鑫嘉园小区的韩女士表示,如今她除非有大规模的采购会去大型商超外,其余的生活用品都能在 便利店 解决。“虽然价格贵一点,但确实很方便。”韩女士说。
困境
密度增加,行业竞争加剧
从2001年第一家 便利店 入驻潍坊,到如今中心城区6000多家 便利店 , 便利店 在我市的发展速度之快令人吃惊。虽然 便利店 的飞速增加,昭示着这一行业市场前景巨大,行业发展良好,然而,盲目的竞争也让不少 便利店 店主叫苦不迭,销售额出现了下滑。
在民生东街与新华路交叉口附近经营 便利店 的吴女士告诉记者,在经营 便利店 之前,她一直开着一个杂货铺。2005年,看着周边 便利店 越来越多且发展良好,她便将自己的杂货铺改成了一家 便利店 。由于附近有大型小区,所以吴女士的生意一直非常好。
然而,好景不长,从2014年开始,吴女士明显感觉到了销售额的下滑。吴女士告诉记者,保守估计,2014年的销售额最多是往年正常销售额的三分之二。为了维持经营,吴女士辞掉了店内的两名员工,只留下她一人在店内打理。
对于销售额下滑的原因,吴女士认为,除了目前经济形势不好外,如今 便利店 大规模增加导致竞争加剧,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我刚开店的时候,周边只有我这一家店,但是如今方圆500米以内,已经有五六家 便利店 了。”吴女士说,在人流量没有增加的前提下,仅有的一块“蛋糕”只能让多家分吃。
记者走访市区看到,如今 便利店 的确已经十分密集,在文化路福寿东街至东风东街1000米左右的距离,就有10余家 便利店 。记者来到胜利东街与虞河路附近看到,在泰华领域至虞新巷丁字路口不足1000米的距离,也分布着10家 便利店 。“目前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买的人没变多,卖的人却越来越多了。”虞新巷上一名 便利店 店主陈先生说。
电商分流年轻消费群体
在中央丽景小区附近经营一家 便利店 的店主李女士告诉记者,随着网上购物平台的逐渐增多, 便利店 的生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
李女士告诉记者, 便利店 的目标群体中,年轻人占了很大的比重。“一般年纪大的人喜欢去菜市场,只有年轻人才会图方便买 便利店 的东西,毕竟 便利店 的东西价格稍微贵一点。李女士告诉记者,作为重要目标群体的年轻人,他们同时也是网购的主力,这在无形中瓜分了 便利店 的一部分客源。
“以前网购主要买衣服,但是如今网上吃喝玩乐全都有,又全又方便。”家住中央丽景小区的刘女士是一名典型的“宅女”,她的吃喝基本都在网上搞定。因为网上不仅便宜方便,还能直接送货上门,免去了她外出购物的麻烦。
在网上购物平台冲击实体店的同时,由于 便利店 经营的特殊性,店内商品品种并不齐全,对于保鲜期较短的生鲜产品更是没法采购,这成为 便利店 发展的一块短板。“以前我也尝试过进一点水果来卖,但是保鲜期太短了。” 便利店 店主李女士说,像苹果等耐保存的水果还好,但是草莓、葡萄、樱桃等保鲜期较短的水果,一旦卖不完店主就只能扔掉。“而且但凡是卖水果,就不能只卖一两样,就要卖的全一点。”李女士说,对于大部分的 便利店 而言,对生鲜类食品都是敬而远之的。
探索
线上线下相结合,打造智慧 便利店
2015年5月份,在福寿东街与文化路交叉口南侧的一家金泰超市悄然挂上了“每天惠”的牌子,正式成为“每天惠”在潍坊的第29家加盟店。
该店老板孟女士告诉记者,在加盟之前店里的经营状况非常不乐观,由于附近的 便利店 众多,竞争特别激烈,有限的客流量被众多家 便利店 瓜分。在这种情况下,她经过详细的考察和深思熟虑后,最终决定把自己的这家 便利店 转型为一家加盟店,由“单兵作战”改为“抱团取暖”,且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运作模式。
作为一名从事 便利店 行业十余年的老“便利人”,李俊昊从传统的 便利店 供货模式看到了商机。“现在基本有三种供货模式,一是已经打开市场的供货商,超市缺货打电话要,供货商上门单独送货;二是供货商备满一车货挨家超市转悠;三是先让业务员挨家超市转悠一遍,统计好业务缺货清单,第二天挨家配送。”李俊昊说,无论哪种方式,供货商都会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成本。2014年,李俊昊开始思考如何能有效整合所有 便利店 的资源,打造一个公开透明的供货模式。目前,李俊昊打造的掌合天下超市订货网,经销商免费入驻,李俊昊负责帮经销商拓展供货领域,增加生意份额和铺货率,节省费用。 便利店 店主只需要登录供货商平台,就可点击鼠标完成订货。
李俊昊说,目前潍坊共有大小 便利店 6000多家,已经整合进他的订货平台的有2000多家。随着 便利店 不断增多,也会给他的工作带来生机。
增加便民项目,让 便利店 真正便民
对于虞河路盛源 便利店 的店主陈娟来说,目前她正在一心一意的研究如何让 便利店 增加更多的便民项目,成为一个真正方便百姓的驿站。只要便民项目多了,陈娟就不担心客流量问题了。
记者来到陈娟开的盛源 便利店 看到,门口贴着“电动车充电站”“中国移动特约代理点”“华洋驾校报名处”“某生态基地订购点”,甚至还是某太极拳培训班的报名处。陈娟笑着告诉记者,别看她的店面不大,但是很多事情可以在她的店内完成。
陈娟说,这些便民项目的增加,她并没有收取任何费用,只是单纯为了增添人气。“设立便民点不为赚钱,只为增加客流量。目前,已经有好几家快递公司把包裹放在我的店里,我也是免费帮忙代收。”陈娟说,店里的便民项目做好了,人流量自然就多了。
与盛源 便利店 距离不远的另一家 便利店 店主苏女士除了也在大量增加便民项目外,还增加了送货服务,只要购物满30元,她便将东西送货上门。自从开设送货服务后,她家的生意明显好了许多。“我家的客流量主要是泰华领域这栋写字楼,很多人不愿下楼,我去送货也不远,两者都受益。”苏女士说。
政府扶持,升级优化增设“便民岛”
便利店 的飞速发展与市场需求,不仅引发商家关注,相关部门也进行政策扶持。
记者在福寿东街与东方路交叉口附近的一处中百 便利店 内看到,一处名为“便民岛”的区域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在“便民岛”内,市民不仅可以吃上热气腾腾的饭菜,还能在此给手机充电,并把快递放在此处。“便民岛”的设置,打破了传统的 便利店 模式,增添了便民项目,这对 便利店 来说是一次创新。
记者从市商务局了解到,自2015年以来,我市立足于拉动社区消费、提升社区商业能级,借鉴“7-11” 便利店 商业模式,大力实施“便民岛”工程,着力打造10分钟便民服务圈。通过专项资金和按照50%的比例财政补贴方式,2015年大约建成100家“便民岛”,并力争用3年时间在中心城区建300家“便民岛”。
市商务局商贸服务科的工作人员表示,建“便民岛”的目的在于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社区 便利店 品牌。同时,本着“便民利民、适应居民生活新节奏”的宗旨,所有“便民岛”统一设置早6时至晚12时的服务时间,为居民提供近乎“全天候”的零距离服务。
相比较以前市民到 便利店 ,基本都是购物消费的单一功能,如今“便民岛”增加了休闲小憩、便利缴费等五大功能,不仅升级了市民的购物体验,也真正实现了“便民岛”的便民服务功能。
业内 期待给予更多支持
一位从事 便利店 行业多年的魏先生告诉记者,传统的百货、大卖场的商品被电商平台不断冲击,但 便利店 业态带给消费者的不仅仅是商品,还有即时和便捷,这是电商平台无法替代的体验。同时, 便利店 业态依靠其密集的网络,与消费者发生的频繁接触,已经成为O2O落地的最好的载体之一。
然而,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数据调查显示, 便利店 行业的平均日销售额不到5000元,综合毛利率不到30%,这与国际同行或者优秀的企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中国 便利店 企业的营运、商品等前台的管理能力,以及供应链、信息系统等后台的支持能力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便利店 可以看做衡量一个城市便利指数和人性化程度的重要标准。从事 便利店 行业多年的孙先生认为,政府可以在共同配送、鲜食经营、网点开设、服务补贴、延长营业时间补贴等方面给予不同程度的支持,让 便利店 得到更好地发展。
专家 进行整合化整为零
潍坊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王西军表示,纵观全国情况,整个实体零售行业的业绩都呈现不断下滑的趋势,大型商超式微成为必然。一方面,随着消费者消费习惯的转变,注重体验业态的购物中心对传统百货零售企业造成重大冲击。另一方面,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更是让传统的百货行业雪上加霜。
王西军表示,如今城区 便利店 数目虽多,但是连锁型 便利店 却只有中百便利、百大等几个连锁品牌,其余多以个人开设的私人 便利店 为主。虽然私人 便利店 较为灵活,不受连锁店约束,但是私人 便利店 在一定程度上,成本大于连锁店。
“连锁店有自己专门的配送渠道,且产品质量有保证,而私人 便利店 进货渠道复杂,也不能保证产品质量。”王西军建议,如今众多的私人 便利店 犹如散沙,如果能将市场上众多的散沙整合起来,化整为零,那么整个 便利店 市场将会免除恶性竞争的困扰,展现出新的生机。
乐发网超市批发网提供超市货源信息,超市采购进货渠道。超市进货网提供成都食品批发,日用百货批发信息、微信淘宝网店超市采购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国内超市采购商与批发市场供应厂商搭建网上批发市场平台,是全国批发市场行业中电子商务权威性网站。
本文来源: 潍坊零售业渐入微利时代 小而美便利店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