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消品货源批发市场
快消品货源分销平台
 
 
当前位置: 货源批发网 » 商超学院 » 超市管理 » 商品管理 » 商品组合设计及比例参考!

商品组合设计及比例参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8-20 09:02:36  来源:电商联盟  作者:乐发网  浏览次数:24

零售店 商品 组合的基本方法,把次序明确下来,先得要有 商品 组合,确定 商品 类别后,然后才是选品。
一、先说说这个 商品 组合
利润高的 商品 ,但是新牌子,顾客的接受度较低,销量很低;跑量大的名牌 商品 ,往往价格已经透明化了,利润也就很薄。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 商品 的组合。通过每个 商品 本身的不同特点,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形成合力,在吸客、销量、利润等因素之间取得一个平衡。这就像是炒菜,有主料有辅料有配料,根据一定的比例进行组合,才能烧出好味道。
做 商品 组合,首先就要明确每样的 商品 基本功能,常见的 商品 功能定位如下:
1、吸客 商品
就是对顾客会产生一定吸引力的 商品 。例如著名品牌的畅销 商品 (老干妈辣酱、可口可乐);或是 商品 本身具备足够的吸引力( 商品 本身外形独特、功能先进等);或是价格超低的日常消费品(例如大卖场一块钱一斤的鸡蛋、九块钱一只的烧鸡、五毛钱一节的电池)。这类 商品 ,不需要店家特别做宣传, 商品 本身就对顾客有一定的吸引力,可以将顾客吸引进店。
2、带货 商品
属于刚性需求类 商品 ,顾客对此 商品 较为熟悉,并且已经形成购买习惯,会重复购买,销售量较为稳定,就像家用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肯定是要买的,且会持续购买。
3、利润 商品
这个简单,就是利润丰厚的 商品 ,老板就指望靠这些 商品 赚钱。
4、品牌 商品
商品 自身的品牌知名度非常高,且品牌档次也较高,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顾客对店家的陌生感(店不熟悉,但店里的某个 商品 很熟悉)。并且,能在一定程度提升店家的整体档次,例如粮油店里的高端橄榄油,手机店里的新款苹果手机,烟酒店里的茅台五粮液。
5、竞争策略 商品
通俗点说,这些 商品 就是属于炮灰类 商品 。压根就没指望这个 商品 挣钱,而是用来和竞争对手打仗的,攻击竞争对手的主打 商品 ,或是转移顾客的注意力,避免将价格战之火,烧到自己的利润 商品 上。
6、培养 商品
所谓培养 商品 ,就是当前销量较低,但未来发展前景不错,值得花费时间和精力来培养的 商品 。
上述就是常见的六大类 商品 功能概述,各自 商品 的功能不一样,销量不一样,所能带来的利润也不一样,需要通过一定的组合,才能发挥最大的整体效益,平衡销量和利润。那么,这六大类 商品 ,得要通过一个什么样的结构整合在一起呢?
在结构确定之后,各类 商品 就涉及到一个比重的问题了,也就是什么样的 商品 ,占比设定在多少比较合适,常规的 商品 比重如下,可供参考:
商品 类型及参考销量占比值
吸客 商品 或带货 商品 ---40-50%
高利润 商品 ---20-30%
培养 商品 ---10-20%
高知名度 商品 ---5-10%
竞争 商品 ---5-10%
当然,不管这 商品 比重怎么设置,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利润,不同的 商品 类别,所承担的利润贡献比例是不一样的,常规利润占比结构如下:
商品 类型及 参考利润占比值
吸客 商品 或带货 商品 ---30-50%
高利润 商品 ---20-30%
培养 商品 ---10-20%
高知名度 商品 ---5-10%
竞争 商品 ---10-0%(无利润,或是略亏)
毕竟每家店的资金有限,库位面积也有限,需要设定一个对应的库存量:若不想这么复杂,还有一种简单 商品 组合的考虑因素,就是价格带模式,同一品类的 商品 需要设置不同的价格带来满足不同层级的消费者需求,主要设计因素就是两个,价格带的范畴以及每个价格带的比重:
价格带区间(例)及 商品 比重(例)
10—30元--- 5%-10%
30-60元--- 20-40%
60-100元 ---30-40%
100-300元 ---10%-20%
300元以上--- 5-10%
难度最大的 商品 组合设计就是按照 商品 的特性来设计 商品 组合,这需要老板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习惯以及 商品 品类非常的熟悉才行,所谓 商品 的特性组合,即是以消费者群体中各类需求特性划分为基础,围绕满足消费者特性来进行 商品 组合设计。
商品 特性类别(例)及 商品 比重(例)
普通消费---30%-40%
应急/备用---10%-15%
面子/排场---20%-30%
专业级---10-20%
创新/个性化--- 5%-10%
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为什么要设置培养 商品 ,因为绝大多数 商品 都会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即明星 商品 、现金 商品 、廋狗 商品 。随着销量的上升,价格就会出现透明度,窜货量放大,或是会被竞争对手当成竞争 商品 ,价格走低,盈利能力持续下降,最终变成廋狗 商品 。所以,要开始培养 商品 成为未来的利润贡献 商品 。
这 商品 组合的框架做完了,接下来就得要往里面填充具体的 商品 了。那么,究竟选择哪些 商品 装配到对应的 商品 组合位置上去呢?这里有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匹配”,也就是没有绝对的好 商品 与坏 商品 ,而是匹配的 商品 ,匹配什么?
商品 组合设计及比例参考!
二、匹配当地的消费者群体及匹配自己的销售能力
我们先从这个匹配当地的消费者群体说起,不同的消费者群体,对各类型 商品 的功能认可度是不一样的。甚至,在同一个城市,在不同的社区,消费者的层次和消费能力都是有区别的,需要不同的 商品 组合来匹配。例如粮油店里的橄榄油,在普通社区里,可能就被定位成培养 商品 ,而在高端社区,橄榄油就是带货 商品 了。那么,这个 商品 组合的具体设计时,可以通过哪些技术手段来实现呢?
1、考察当地经营多年的同类门店,这些老店的 商品 结构,也是在多年的经营过程中,逐步调整和沉淀下来的,较为贴近当地市场的实际情况。
2、考察当地的大卖场,尤其是国际性大卖场,当前国际大卖场大多采取了品类管理,针对每个卖场所处的商圈,进行了消费者群体结构调查,再依据相关的调查数据,设定每个卖场不同 商品 类别的 商品 结构和比重。比私营门店靠经营历史沉淀得来的 商品 结构,效率更高,更专业。
3、市场调研,通过走访门店所在商圈的基本情况。例如社区的数量、等级、周边商业机构的消费特点与层级,大型企事业的数量,大中型零售消费企业的状况,主要街道的客流量等情况,来综合分析判断。
再有就是与自己卖货能力的匹配,通过走访当地的同类门店,可以很快看到初步的 商品 结构。但是,这是别家的 商品 结构,别家做的好,不代表你行,这就涉及到自己的销售能力了。
总而言之,若是不具备对应的销售能力,即便设置了 商品 组合,也是空的。再打个比方,这选 商品 就是选赚钱的工具,选工具的基本原则就是自己要熟悉,要能玩得转,不然就会伤着自己。所以,这个事还得量力而行,自己能玩得转的 商品 组合,才是有实际意义的 商品 组合。
商品 组合设计及比例参考!
三、在 商品 组合的设计中,还有几个因素需要考虑到的:
1、引进的 商品 不能太先进
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一旦养成,改变是一个很缓慢的过程,也不是一两个零售店的老板就能改变的。所以,在引进 商品 时,原则上以符合当地消费者当前的消费习惯为主,切忌过于领先。毕竟,一个零售店而已,没有足够的能力和实力,能有效引导当地的消费潮流。这领先一步是先进,而领先三步就是先烈了。
2、不能以个人的消费观来看待 商品
这是很多采购的一个通病,在选购 商品 时,以自己的个人喜好以及个人消费习惯来作为 商品 引进的标尺。记住,你自己喜欢只能代表你自己,不能代表当地的消费者群体。这类低级错误,是很多采购经常容易犯的毛病。
3、单品比重切忌过大
不管当前某个 商品 多么的畅销,在整体 商品 结构里,单品的比重不能超过30%,这是出于安全考虑,万一这个单品出点问题,对全店的生意影响就太大了。
4、 商品 组合不是固定不变的
商品 组合设计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事,今天的设定,也许只是在今年内有效,明年可能就不行了,得要与时俱进的调整。例如 商品 占比的调整,该删减的 商品 要及时删减。
有些采购也能掌握基本的 商品 结构设计方法。只是,很难保证不被被上游经销商或是厂家一洗脑,直接就将设定好的 商品 组合扔在一边,而是全盘接受上游经销商或是厂家所提供的 商品 组合建议,将上游的 商品 组合,直接当成自己的 商品 ,并且还会在上游的洗脑教育中,主动放弃一些已有 商品 。这个问题就不是一篇文章能在技术角度解决的问题了,而是看企业采购制度的抗干扰能力了。
即便经营者自己是清楚的,也不能保证一直能按照自己所设计好的路径一直走下去,在实际的经营活动中,经营会受到各类进货政策奖励、客户的意见、突如其来的一个大单、当地竞争环境的变化等等因素、逐渐已经背离了当初设定的 商品 结构。在这个时候,要坚持做定期回顾,以早期设定好的 商品 结构,对应当前的实际 商品 结构,分析其中的差异所在,对于这些差异,得要找出原因,是早期的设计有问题?还是自己的销售能力做不到?还是受外界因素影响,出现了偏离。

乐发网超市批发网提供超市货源信息,超市采购进货渠道。超市进货网提供成都食品批发,日用百货批发信息、微信淘宝网店超市采购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国内超市采购商与批发市场供应厂商搭建网上批发市场平台,是全国批发市场行业中电子商务权威性网站。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百度百科知乎淘宝平台规则

本文来源: 商品组合设计及比例参考!

分享与收藏:  商超学院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更多..资源下载
商品管理图文
商品管理商超学院推荐
商品管理点击排行
 
手机版 手机扫描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