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消品货源批发市场
快消品货源分销平台
 
 
当前位置: 货源批发网 » 网商学院 » 淘宝数据分析 » 行业数据 » 2011年《信息化蓝皮书》发布

2011年《信息化蓝皮书》发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1-02 06:42:17  来源:电商联盟  作者:乐发网  浏览次数:23

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28日讯(记者陈郁)继去年发布《2010年信息化蓝皮书》之后,2011年信息化蓝皮书《中国信息化形势分析与预测(2011)》今天正式发布。这本关于中国信息化发展的、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年度性研究报告,每年讨论与信息化相关的各领域的热门主题,具有切实的前沿性和前瞻性,是对于中国信息化发展状况、政策、战略、重大研究与工程项目的客观、公正、深入的分析、评估和预测。

中国信息化仍处于全球中间偏低水平

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仍是未来5—10年的目标

蓝皮书指出,过去10年,中国信息化不仅有了巨大发展,而且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

资料显示,2006—2008年,中国信息化发展指数(IDICN)年均增长速度为13.30%,居世界第5位,是世界平均增长水平的2倍。中国在信息化的可接入性和可使用性方面,是全球进步最快的国家。

而对2002—2009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信息化水平指数进行的测度表明,这一期间,我国整体信息化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全国信息化水平指数从0.6487增长到1.5458,高于同一时期GDP年均增长率(10.99%)。

蓝皮书指出,与世界各国比较,中国的信息化仍处于全球中间偏低的水平。2008年,瑞典信息化发展指数(IDICN)达到1.048,继续位居世界第一;而中国IDICN为0.645,居世界第42位。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IDIITU指数进行国际比较研究可以发现,2008年中国的IDIITU指数水平在157个国家和地区中位于第79位,相比2007年下降了两位。

与此同时,我国区域之间的数字鸿沟指数则在2002—2009年间大幅上升,由0.21增长到0.57,平均年增长率达到15.05%。蓝皮书认为,这说明中国信息化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经济发达地区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步伐很快,而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信息化水平速度相对缓慢。

为此,蓝皮书指出,中国信息化发展的空间十分巨大。在过去10年中国信息化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仍然是未来的5—10年内中国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适时而切合实际的目标。

我国信息通信产业发展前景看好,中西部有望成为新增长极

蓝皮书指出, 2010年我国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回升调整成效明显,总体呈现前高后稳态势。随着全球市场稳定复苏和国内政策环境进一步利好,2011年我国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发展前景看好,中西部地区有望成为新的增长极。

2010年,全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9%,高出工业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态势前高后稳,基本进入平稳增长阶段。

主要产品产量持续增长。2010年我国手机、彩电、计算机、数码相机的产量均为世界第一,产品结构高端化趋势显著,全球电子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凸显。全年全行业共生产手机10亿部,同比增长35%;彩色电视机1.2亿台,同比增长12.9%;微型计算机2.5亿台,同比增长256%,集成电路653亿块,同比增长30.7%;数码相机9000万台,同比增长12.1%。

对外贸易增速明显。2010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累计进出口总额突破万亿美元,全年达10128亿美元,同比增长31.2%。

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与金融危机时期相比,2010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减亏情况明显好转。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645亿元,同比增长24.1%;实现利润2825亿元,同比增长57.7%。

通信业回升调整趋势明显,3G进入快速发展期,移动及增值业务占比明显上升。全年实现业务总量30955亿元,同比增长20.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988亿元,同比增长6.4%。

蓝皮书指出,目前全球IT市场总体看好,未来几年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全球市场复苏动力凸显。2011年,全球IT开支预计将达到3.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5.1%,未来四至五年仍将保持这一水平,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全球市场有望继续扩大。

从国内看,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发展前景看好。一是政策趋向总体有利于产业增长;二是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领域市场潜力巨大,均具备带动千亿元级规模市场的发展能力,为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在2011年乃至更长期的发展奠定基础。

蓝皮书指出,随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资源和环境压力不断加大,当地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增速相对减缓,东部地区相当一部分龙头企业已加快向中西部进军,全国渐成“由南向北、自东向西”的产业转移趋势,中西部地区即将形成新的增长极。

蓝皮书强调,在当前全球性通胀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具有外向度高、依赖加工贸易和低成本等特点,要注意防范成本比较优势丧失以及产品出口利润空间骤缩的风险。

我国离满足宽带化的需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蓝皮书指出,虽然中国已经建成了广泛采用SDH和DWDM等先进技术的、覆盖全国的高速传输网,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传输网络,但是就满足宽带化的需求而言,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方面,对于宽带化的需求正在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10年12月,中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为3.04亿,网民使用率为66.5%;网络视频用户规模2.84亿人,在网民中的渗透率约为62.1%。网络视频已经发展成为人们获取电影、电视、视频等数字多媒体的重要渠道。2010年,中国宽带网民达4.5亿,有线(固网)用户中的宽带普及率达到98.3%。

另一方面,中国平均互联网网络连接速度仅为100.9Kbps,这样的连接速度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而目前,发达国家多以下行带宽100Mbps为2020年宽带化追求的目标。为此,蓝皮书指出,“十二五”期间,在全国范围内以下行20Mbps为宽带化的发展目标,是一个合理的选择;在中国一些比较发达的地区,如北京,也有可能以下行100Mbps、上行50Mbps为宽带化的发展目标。

我国IPV4地址已分发殆尽

由IPV4向IPV6的全面转换须尽快提上日程

蓝皮书指出,按照目前的发展势头,“十二五”末期,中国的网民数可能增至6亿—7亿,包括物联网在内的各种网络应用的快速发展,将大大增加对互联网地址的需求。2010年12月,中国IPv4地址数量达到2.78亿;2011年2月,IPv4地址最终分发完毕。因此,由IPv4向IPv6的全面转换已经现实而紧迫地提上日程。

早在1998年6月,中国CERNET就正式参加了国际下一代互联网IPv6试验床6Bone。2003年,中国开始发展“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IPv6进入了实质性发展阶段。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开始提供IPv6的商用服务,首次在奥运史上采用IPv6建立了主页。中国在下一代互联网的技术发展方面已有相当的基础。

蓝皮书援引谷歌的报告指出,目前,IPv6在全球的使用仍然处于“婴儿”时期。使用率最高的国家是俄罗斯(0.76%),其次为法国(0.65%)、乌克兰(0.64%)、挪威(0.49%)和美国(0.45%);中国为0.24%,日本为0.15%。从全球的发展来看,中国对于Ipv6的使用并没有走在世界的前列。

而作为全球网民最多的国家,中国目前分配到的IPv6地址数(63块,每块为2的96次方)排名全球第18位,尚不及巴西(6.5万块)的千分之一,约为美国(1.5万块)的1/238、德国(9800多块)的1/155和日本(8300多块)的1/131。

蓝皮书认为,不难看出,中国虽然已经建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基于IPv6地址的下一代骨干网络,但是,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应对和加快下一代互联网的应用发展,中国可能会输在基于IPv6地址的下一代互联网的起跑线上。加快推进下一代互联网(包括IPv6)的商用部署和未来网络的发展研究,是一个相当紧迫的任务。

我国软件产业规模10年扩大22倍,主要依靠内需拉动

软件业国内销售额与出口额之比为7:1

蓝皮书指出,多年来,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一直保持迅速增长的势头。2010年,我国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3364亿元,同比增长31%,产业规模比2000年扩大22倍,年均增长率约为36%。在全球所占份额由不足5%上升到15%。软件业从业人数由不足30万人提高到超过200万人。

蓝皮书认为,中国软件业的最大特点是依靠内需市场的拉动。与印度相比,中国软件业的国内销售额与出口额之比约为7∶1,这种情况与日本、韩国比较接近,而与印度完全不同。印度软件业的主体是软件服务离岸外包,它的内需市场所占比重很小。

即使是软件出口构成,中国和印度也有很大的区别。中国的软件业出口中约有2/3是嵌入式软件的贡献,即是华为、中兴等所出口的通信设备中所包含的软件的贡献,真正像印度那样的离岸外包的贡献所占比重不大。

而且,我国软件服务外包在软件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比重有越来越大的趋势。其中包括了“在岸外包”与“离岸外包”两部分,在中国,两者之比约为85∶15,即以“在岸外包”为主。印度则绝大部分是“离岸外包”。

同时,蓝皮书指出,尽管中国软件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是中国国产软件和服务仍然不大、不强,其次是中国软件业还不能自成体系,重要的基础软件几乎都依赖于进口。此外,中国软件企业数量虽多,但规模普遍很小,在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总之,中国还不是软件大国、软件强国,中国软件业的发展仍然任重道远。

我国物联网尚处发展初期,亟需建设一批国家物联网重大工程

蓝皮书指出,推动我国信息化向高端发展,对于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有重要意义。“十二五”期间,我国亟需大力发展包括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地球等在内的信息化高端应用技术,充分开发利用各类信息资源,为提高智能化水平服务。

目前,我国物联网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总体来看,我国物联网尚处于发展初期,在一股热潮的表象之下,还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和障碍。一是不少地方和企业还处在炒概念的阶段;二是一些地方和企业在没有真正理解物联网的内涵,盲目跟风,产品应用档次低、批量小、质量差,成本则居高不下;三是迄今为止,还没有开发出大规模、系统化、覆盖全国的物联网应用系统,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四是部门之间和产业链上下游之间沟通不足,出现了盲目投入、重复建设的情况。

为此,蓝皮书指出,当前,推动我国物联网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识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对于“物”的管理和利用的紧迫需求,不失时机地开发那些既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又有利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重大物联网工程。同时,我国物联网的发展要坚持走高标准、高效益、大系统、规模化的发展道路。这些规模化、系统性重大应用工程的开发和建设,不仅能够在全社会形成一种示范效应,而且能够有效地引导相关核心技术的研发,促使相关产业的聚集和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通信网络,宽带用户数居全球第一

宽带速率不及OECD国家的1/10,资费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3—4倍

蓝皮书指出,经过改革开放30余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通信网络,并正在向下一代通信网络稳步演进。

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IP软交换网,骨干传输网已发展成为多路由冗余和多环网保护的高速高可靠网络。同时3G大规模商用,已覆盖全国大部分城市和重点县、乡镇,截至2010年9月,我国三大运营商手机上网用户总量达到4.8亿户,3G用户接近4600万户。IPv6的推进也有很大进展,已建成全球最大IPv6示范网络,形成较为完整的研发及产业化体系。

宽带普及率不断提升。截至2010年12月底,根据CNNIC统计,我国使用宽带的网民达到4.57亿人,占固网网民的比例达到98.3%,另根据工信部统计,注册的宽带接入用户数为1.25亿户,居世界第一;96.8%乡镇通宽带; 3G大规模商用,基本实现城市覆盖。

蓝皮书同时指出,虽然我国宽带发展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是要加速宽带的发展还面临很多挑战,当前,我国仍存在宽带普及率低、速率低、费率高的问题。

截至2010年,我国注册的宽带用户普及率仅为9.6%,而OECD的数据显示全球平均水平是24.3%。在速率方面,据Topic统计全球宽带接入平均水平为5.6Mbps,而中国平均下行速率仅1.8Mbps,排名全球第71位,不及OECD平均水平1/10。另外,我国宽带市场竞争不够充分,资费比较高,平均每Mbps接入速率费用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3—4倍。而且,我国的网络时延和丢包率都比较高,网络质量并不令人满意。

另外,宽带在我国的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不平衡性,中西部地区的市场规模和宽带普及率与东部地区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不同省市的宽带普及率两极分化的情况也有加剧的趋势,北京和上海的宽带普及率都已超过20%,但同时有较多省市自治区的宽带普及率低于10%,目前东部地区固定宽带普及率为13.3%,比西部高出9个百分点。
为此,蓝皮书指出,我国迫切需要从宏观层面加强对宽带基础设施发展的国家战略指导。首先要做好国家宽带发展的顶层设计,制定国家宽带基础设施发展战略。其次,要发挥政策的促进作用。可采取适当的财税政策,为宽带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提供良好的资金支撑环境。最后,要以互联网、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应用为重点,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乐发网超市批发网提供超市货源信息,超市采购进货渠道。超市进货网提供成都食品批发,日用百货批发信息、微信淘宝网店超市采购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国内超市采购商与批发市场供应厂商搭建网上批发市场平台,是全国批发市场行业中电子商务权威性网站。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百度百科知乎淘宝平台规则

本文来源: 2011年《信息化蓝皮书》发布

分享与收藏:  网商学院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更多..资源下载
行业数据图文
2014年Q1全球26%的网民通过手机购物
行业数据网商学院推荐
行业数据点击排行
 
手机版 手机扫描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