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的背景
过去十几年里,人们获取资讯的方式及途径相对都比较单一,“报纸、电视、广播、电影”。有句话很贴切的描述了当时的场景:白天看报纸、晚上看电视。以2003年为例我们能直观的看出当时人们接触的媒体类型:
![T2014082521581265696_570225[1]](https://www.kxphy.com/file/upload/201408/26/15-12-29-83-1.jpg)
有些媒介已经在互联网时代消亡或其传播影响力已经被削弱,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
据赛立信调查,中国的电视、广播、互联网的接触率分别是95.8%、62.5%、64.1%,如图:

而从受众媒体接触平均时间来看,互联网停留的时间比电视、广播等媒体都要长,分别为:114.2分钟、103.6分钟、66.8分钟。

加之手机平台的普及,微信、微博的兴起让互联网新媒体迅速崛起,改变了传统媒体的竞争格局。
碎片化媒体改变广告投放方式
互联网加快了商品社会发展的部分。商品推陈出新的速度不断加快,消费品更新换代的周期日益缩短。受众接触媒体的碎片化,增加了网商找寻目标消费者的难度。传统媒体以曝光次数来计费的方式效果日渐甚微。大数据时代,网商需要对受众接触的媒体而产生的碎片化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才能有效的锁定目标消费者。
页面停留时间碎片化
大部分网店运营及美工都比较关注宝贝详情页受众的停留时间,据此来判断设计的页面受欢迎程度。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叫页面停留时间。页面停留时间是网站流量分析常用指标。在主流的数据分析工具GoogleAnalytics、WebTrends、Omniture、量子恒道、CNZZ中都有计算。页面停留时间表示用户的一次浏览行为花了多少时在这个页面上。直接体现出用户愿意花多长时间在你的页面上,通过这个指标可以衡量一些网站页面、网站产品定位和设计的优劣。
页面停留时间的长短是否就决定了网页、产品和设计受欢迎的程度呢?我们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户购物过程基本路径是:淘宝首页->搜索结果页->宝贝页面A、B、C 。一般的逻辑判断页面停留时间是:用户离开页面的时间-进入页面的时间,那么我们来看如下例子:
假设:

从以上数据显示,因为无法判断用户什么时间离开,最后一个页面停留时间为0.比如:用户打开T3页面时,T2页面并没有关闭,用户可能还在浏览T2页面。这个停留时间的数据是不会被系统记录的。所以按照常规的逻辑去判断的停留时间在数据呈现上是有偏差的。虽然数据有偏差,但也不意味着数据就没有参考价值。数据分析最重要的的一个方法是比对。例如用T4页面停留时间与T3页面做对比,就能知道宝贝页面在受欢迎程度上的一个差异。那么最终我们可以通过数据比对得出的差值,为宝贝页面的优化提供参考决策依据。
服务要碎片化,不能是固定式
这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选择太多,时间太少。深处互联网时代的品牌应该引导或帮助消费者去轻松享受生活。大部分网商在做会员关系管理都是人为设定某个时间节点,例如:上聚划算品牌团的时候发短信、EDM、或者定好了一个全年的发短信、EDM的周期计划。长此以往,CRM就沦为一个发短信、发EDM的工具,不但给客户造成了骚扰,还会直接导致会员的活跃度降低,最终会员慢慢的弃你而去。
那么我们如何抓住受众的碎片化时间进行有效的营销呢。首先,以业务节点作为切入点是比较合适的。

其次、我们做营销尤其是做CRM最难的就是“猜透客户需要什么”。常规的做法就是根据目标会员进行标签化管理,提供差异化的服务。这里会有一个营销缺陷,就是因为会员在淘宝购买行为的多样化,打标的精确度往往会有偏差。例如:很多人都是利用自己的ID号去帮别人购买不同的产品(尤其是刷单的号),这种定位出来的会员属性就会不够准确。那么如何针对会员开展差异化服务呢。首先我们要了解会员的一个社交圈。
这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选择太多,时间太少。深处互联网时代的品牌应该引导或帮助消费者去轻松享受生活。首先,了解目标消费者的生活圈。手机淘宝和微淘是一个不错的定位工具,结合会员标签管理功能,在锁定目标会员功能上进行互补,同时在服务方式上也能做到差异化。比如:用户经常定位的地址是在上海恒隆广场附近,那么据此可以判断会员主要社交圈集中在比较高档的写字楼附近的商业中心区。如何你是一家比较大的服饰或者餐饮连锁店,据此你可以根据其习惯的参与社交活动的时间在结合会员标签管理功能,主动推送与其生活圈相吻合的营销服务信息。抓住了会员碎皮化的时间,就能把营销做到事半功倍,变被动营销为主动营销。
乐发网超市批发网提供超市货源信息,超市采购进货渠道。超市进货网提供成都食品批发,日用百货批发信息、微信淘宝网店超市采购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国内超市采购商与批发市场供应厂商搭建网上批发市场平台,是全国批发市场行业中电子商务权威性网站。
本文来源: 碎片化时间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