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脱口秀节目《冬吴相对论》里梁冬的好拍档,他也是有着较为深厚积累的财经观察者。
他说:“品牌的基本功能,首先是提高市场的能见度。”
他说:“我们中国的电子商务,是一帮消费者被价格战宠坏的人,它从一开始就培养了对价格的极度敏感。”
以下是吴伯凡的分享整理。
快速、高档、山寨的趋势
互联网大约经过了这几个阶段:最早的“边缘人购买边缘产品”,接着是“主流人购买边缘产品”,再到“边缘人购买主流产品”,最后是“主流人购买主流产品”。现在我给他加了一个阶段,“看似边缘人购买看似主流产品”。其实就是屌丝,屌丝他看似买的不是什么名牌,像优衣库、ZARA、H&M,包括三星。三星其实它是快时尚,快速高档山寨,这是这个时代基本的一个趋势。
那是不是说品牌不值得做了或者是不能做了?不能这么说。我相信互联网终究有一天,当我们都是这种快时尚消费者的时候,一定大有可为。很多人认同得屌丝者得天下,所谓屌丝就是低购买力,品味还比较高的这样一些人,就是心中有梦想、口袋里没有money的这些人,其实你如果生产这样的产品让他去购买,购买量太大了。但是不是说永远是这样的?品牌,哪怕是屌丝购买的产品,虽然低价但不低端,刚才所说的ZARA,H&M和优衣库都是这样的,所以说,一个企业真的想做下去,应该做好品牌,品牌是最终的诱惑和归属性的东西。
擅于“装死”
要怎么做好品牌?有两个问题我想提一下,一个是有为和无为的问题,另一个是说短期和长期的问题。有时候无为要比有为有用得多。当企业家做到不去在网上宣传这个品牌的时候,不去用这种传统方式宣传品牌的时候,这个品牌才会活起来。因为,有时候出于一种惯性,我们总想去控制、总想去促成一个东西。但促成的方式,通常变成了干预。而这种干预,恰恰是适得其反的。
有一个寓言,相信很多人听过,关于太阳和风打赌的故事。太阳和风,看见一个人穿着棉袄在田里干活就打赌:我们谁有本事让他把棉袄脱下来。风说:“我来。”它就加大它的风力,想把棉袄吹下来。风吹大的时候,其实是气温下降,那个人不仅把衣服挤得紧紧的,还系了一根绳子。太阳说:“我来。”他就加大热度,那人自然就把衣服脱了。
有些时候我们不懂得影响的力量。这种影响力不是我们所说的知名度的影响力,真正厉害的就是影响你,不动声色地改变你,以一种迂回的,看不见的方式在改变你、改变它的消费者,影响他的消费者。这种东西实际上非常重要,如果你没有这种意识的话,做品牌很难。
再一个是短期和长期的问题。英文有一个词叫patient,形容词是有耐心的,译成名词就是病人。中国人说“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就是说好多长命的人,都是那种得小病的人一般不得病的人很容易得大病一下子死掉。你要善于做一个“病人”,装死,不是那么活蹦乱跳的,不是那么当机立断,不是那么听风就是雨的人,实际上就是背后充分意识到效果延迟的问题,意识到整个结果是由于多个变量造成的,然后人不要想当然地急着去干预。
你的广告费浪费了哪一半?
传统做营销的方式之一是打广告,打广告是正面的,负面的就是防止出现危机公关。这比较好办,就去砸钱,就去那几个主流媒体电视、报纸、杂志砸,马上就有效果,立竿见影。但是互联网不是这样的。它不是一个机械系统,是一个生态系统。它有多个变量,就是我说的,有因无果,多因一果,大因小果。这样的事情经常会出现。
反过来,互联网由于它自身的变量的复杂性,有时候是小因大果,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蝴蝶效应。你善于用一个小小的四两拨千斤的动作,然后造成一个影响力出乎你意料的影响力。一般只有有这样一种思维才可能有实效。
传统的广告人都知道那句老套重复的话:“我们的广告费浪费了一半,但不知道浪费掉哪一半。”这其实就是说明有没有实效的问题。那问题就在于,你明明知道有一半你要浪费,你不知道你取消的会不会就正好是有效果的那一半。所以,互联网说白了就是改变了人们的搜索成本,改变了接触的客户成本,把原来扫射式的逐渐变成一种点射式营销方式。
然而,这种方式对于品牌建设来说不一定是福音。“一切福音其实都是诅咒。上帝给你一个天赋的时候,也就给了你一个诅咒。”你在传统营销中越具有优势,进入到互联网当中去,是否已经意识到已经改朝换代了?有时候你的核心优势,在换了一个环境的情况下,恰恰是核心劣势。但是我们常常不记得,没有意识去切换。这个时代已经悄悄改变的时候,我们要切换,这是人的习惯。
传统的企业销售,首先是营销然后是销售。这个营销和销售实际上是不一样的。营销是销售的前奏,销售是最终的一个实现。营销是花钱的,销售是收钱的。营销相当于空中轰炸,美军打伊拉克时空中轰炸,但是你无论空中轰炸多少天,没有地面进攻的话,你还是占领不了伊拉克。所以呢,销售是落地到地面上的进攻。但是在传统信息社会中,这两者是很难合二为一的,在互联网时代,营销和销售者两者轻而易举的变成一体。在很多时候,销售本身就是营销,当然了,就是做品牌。
品牌要形成一种情感定价
好的营销是营销,坏的营销也是营销,好的品牌是品牌,坏的品牌也是品牌。其实我们活在世上,每时每刻都在做品牌,就是看你做好的品牌还是坏的品牌。
互联网上营销和销售是连在一起的。我们传统就是一种方式连在一起的,就是打价格战。很多打价格战,显然不是不仅仅是提高销售额。赔本打价格战血拼,它的目的是为了占领市场份额,其实这是为了一个营销的过程。当然了,企业之所以赔本还做,那是因为这是营销,营销是要花钱的。
在传统社会中,如果没有互联网的话,大家沟通的机会很少,就像《皇帝的新衣》里头,大家不敢交流自己的想法的时候,这个秘密就会持续,但是只要有一个人说出来,变成多点对多点的交流的时候,一个谎言就会很快破灭。品牌说到底是一种善意的偏见,是一种有利于厂商的偏见,甚至是一种真实的谎言。这与人类的消费心理是密切相关的。
另外,品牌你要形成一种情感定价。情感定价就是说完全不在乎价格,或者说价格已经变成了价值的一部分。这个取消了价格,这个价值就不存在了,无法造成这种特权感和荣耀感。我们在互联网上最缺的就是这个东西。它已经被声誉所取代,这个声誉和品牌不一样。这个声誉价值和品牌价值做一个类比的话,品牌价值相当于资产评估的一个底价。一个公司如果做一个资产评估,基本上一年之内,两年之内,资产评估,企业家是可以把这种东西作为资产名片。而声誉呢?就像是股价,今天和明天是不一样的,一个很高的股价可能今天之内就会跌到谷底。
促销会是致命的诅咒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方式真的是不管用了。你用很多方式的正面营销不见得成功。但是负面的,比如九阳,因为一条微博,市值掉了9个亿。这种事情很常见,原因就是你想隐瞒是很难的,过去是消费者之间不说话,现在是消费者之间会互相沟通,都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而恰恰最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他们是指企业或者厂商。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要从双重的,既要从声誉的角度去管理营销,也要借助于传统品牌的一些方式,比如说始终要维护这个商品的价值。
有一些商品叫地位商品,这些商品一定不能按照传统营销的性价比模式去做。某些商品是情感力量流失的,2.14的一朵玫瑰花,她不值多少钱,她就是情感。
我们中国的企业现在做得累就是我们没办法触及情感需求,没办法做成地位商品。我们一直以促销的态度来做产品的话,那么我们一辈子都在一条无法回头的路上一直走到黑。显然不能这样,但互联网是一个趋势,电子商务人人都要做。我们要在互联网建立一种既是品牌又是声誉的某种东西。它需要吸取传统品牌建设和打造的优势。
人只要不回到农业社会,所有消费都是吃饱了撑的。吃饱了撑的,于是企业家就要意识到商品价值不再是一个光点,而是一个价值光谱。有红外线还有远红外线,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价值光谱呈现出来的,才有价值。如果单一的就会很难,会越做越累。你卖出了一件畅销商品,真的不一定就是好事。还是刚才那句话,福音就是诅咒。
我刚写了一篇文章举了一个intel的例子。一个销售导向的CEO能够把intel拖向泥潭,就是因为这个销售他是财务出生的,他相信世界上没有什么卖不好的商品,只有错误的方式使得一个产品卖不好。所以他就使得公司里面除了销售人员,其他员工都感觉到自己的价值是不可变现的,无法创造自己的价值。不管做设计的还做研的,都会受到这种负激励。当这种负激励越久,他就会发现你越来越需要去刺激销售人员,因为你的产品越来不不好卖了。所以到后来,他竟然把PC芯片稍作改动当移动芯片去卖,他以为能够卖出去。最后导致一个PC芯片的巨头在今天无所作为。所以,销售、促销很厉害,是不是就是企业的福音呢?是不是就是实效呢?这要看你是怎么看的,在眼前来说,这是一个实效,但长期来说这是一个致命的诅咒和错误。
乐发网超市批发网提供超市货源信息,超市采购进货渠道。超市进货网提供成都食品批发,日用百货批发信息、微信淘宝网店超市采购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国内超市采购商与批发市场供应厂商搭建网上批发市场平台,是全国批发市场行业中电子商务权威性网站。
本文来源: 吴伯凡相对论:做电商要讲究趋势(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