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乐视贾跃亭的眼中,这是时代的拐点——互联网内容由免费进入付费,硬件价值衰减,产业价值链正在重构,用户的生态消费观逐渐形成,传统互联网时代迈向ET时代。
无论定量还是定性的分析,乐视的商业模式尤其是这次节日,将给行业带来深远影响,有这样五点,是值得行业认真思考的。
一、“造节”是检验每个互联网企业的试金石
互联网时代崇尚的是眼球经济,如果用户没有关注,后续的品牌传播和消费等都无从谈起,造节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要解决的是用户从关注到消费的过程,但也是检验企业实力和产品认可度的试金石。
互联网企业中,阿里巴巴的造节能力比较强。双十一已然成为最大的网上购物节,2015年双十一阿里巴巴交易额突破900亿元,创下全球单日网上销售新纪录。
乐视的造节能力在互联网企业中也是首屈一指的。如919乐迷节,以及本次的414硬件免费日。可以从几个重要节点乐视电视的销售成绩来看造节能力的提升。2015年919乐视超级电视销量38.2万台,双11是38.6万台,而414销量是54.9万台,创造了业内智能电视单日销售纪录。
不过,“造节”也反应了产品拉动力,目前来说也只有极少数互联网企业才具备这样的能力。

二、硬件免费不再是一句口号
免费的概念最早由美国《连线》杂志总编辑克里斯•安德森提出,国内360的周鸿祎一直也极力倡导免费概念,只不过在老周的语境中,硬件免费并不是价格为零,而是以成本价格销售,零利润。乐视则最早将这一理念付诸实践,推动硬件从微利到零利再到负利时代。
在智能硬件领域,长期来看将会有两种主流模式并存。一种是溢价模式,通过品牌营销提升产品的品牌价值,苹果采用的就是这种模式,硬件成本仅有2000元左右,却可以通过品牌溢价卖到五六千元。另一种是硬件免费模式,也是生态模式,乐视是最典型的代表,小米等互联网品牌尽管也倡导通过软件和服务盈利,但从根源上讲,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模式。
无论是相对于传统的溢价模式,还是小米主导的早期的互联网模式,在乐视模式面前优势都不再明显。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打起价格战来,乐视完全可以抄底。而从价值角度来讲,乐视是在倡导一种新的消费模式,让用户为真正的价值付费,这种真正的价值,不是营销出来的溢价,而是实实在在的内容和服务。
三、运营用户而不是单纯经营产品
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企业卖硬件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企业以销售为终点,卖出去了就结束了;而互联网企业以销售为起点,卖出去了才是用户经营的开始。在这种理念之下,经营用户不亚于经营产品。
以乐视商城超级电视超级影视会员机为例,414当天购买超级影视会员机政策为:裸机价0元+490×N,即用户只需购买相应的年费,即可免费获得硬件。如X43S裸机价格为1799元,414当天是免费的,只需购买3年8个月超级影视会员(1799元)。这背后最清晰的逻辑就是,乐视并不仅仅是在经营超级电视这个产品,而是运营乐视用户。
实际上,在智能手机发展过程中,三大运营商以终端补贴的模式经营用户,不仅使得自身业绩快速发展,也让智能手机红利快速普及。乐视模式之下,以超级电视为代表的硬件将快速规模化,同时,内容红利快速普及。

四、突围BAT,内部化反比产业协同更有优势
有业内人士戏称,国内互联网企业的结局,要么是被BAT踩死,要么是被BAT收购。不过从当前的形式来看,乐视正在从硬件为突破点,正在探索不同的路线。
今年3月份的2016IT峰会上,乐视贾跃亭与百度李彦宏、腾讯马化腾同台交流,引起媒体广泛关注。不可否认的是,从营收和利润上,乐视与BAT仍有一定的差距。但乐视所走的路线,似乎可以从BAT的包围中取得突破。
乐视以内容和服务为核心、以资本为驱动,构建了自己的生态体系,旗下七个子生态各自发展,又相互化反。相对于传统的专业分工模式,生态化反模式能够更高效的整合内外部资源,为我所用。无论是娱乐、体育资源,还是手机、电视、汽车等不同复杂程度的硬件,在乐视的生态体系中都能够有自己的位置,并且为其他业务创造价值。
五、对待新事物、新模式,应该有更宽容的态度
业内最不缺的就是苛责和嘲笑,阿里、苹果都曾遇到这样的声音。对乐视的质疑一直不断,当前仍在持续。然而让很多人疑惑的是,为什么一边在谈乐视是忽悠,另一边却看到,手机、电视、汽车、娱乐、体育等各界大咖纷纷来到乐视门下,并视其为前所有未的事业?
不能因为看不懂而去质疑新模式的价值性、创新性,对待生态模式等新事物,业内应该有更冷静的判断、更宽容的态度。(来源:www.kxphy.com)
乐发网超市批发网提供超市货源信息,超市采购进货渠道。超市进货网提供成都食品批发,日用百货批发信息、微信淘宝网店超市采购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国内超市采购商与批发市场供应厂商搭建网上批发市场平台,是全国批发市场行业中电子商务权威性网站。
本文来源: 乐视内容生态电商节给行业的五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