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品会 11月18日公布了第三季度财报,营收13.63亿美金,同比增长54%,继续延续上季度同比增长下滑的趋势。更为重要的是, 唯品会 首次出现环比业绩下滑,打破了持续14个季度营收增长的纪录。与之对应的是, 唯品会 的股价出现了断崖式暴跌。从发布业绩预警到正式公布财报,不到5天时间里, 唯品会 的股价累计下挫35%,市值蒸发超过25亿美元。
通过闪购切走市场一块蛋糕后, 唯品会 试图复制更多的成功。除了在品类上继续扩充外, 唯品会 在模式上还不断尝试团购、开放平台、海外购等业务。这些在本质上和闪购有着天壤之别的业态,渐渐将 唯品会 拖入了泥潭。
股价暴跌
一夜之间, 唯品会 的投资者感受到了资本市场的无情和压力。
11月13日晚间, 唯品会 发布业绩预警:2015年第三季度营收为86亿到87亿元,年增长为61%到63%,而此前的预计是,年增长为71%到74%,预计人民币91亿元至人民币93亿元。
唯品会 的股价旋即应声下跌。从前天收盘价的18.62美元到13.25美元的开盘价, 唯品会 美股盘前就跌了近30%。在美股论坛上, 唯品会 的投资者们开始破口大骂:“这是大机构投资者的阴谋;那些可恶的庄托;该到崩盘的时候了......”
唯品会 对此的解释是,公司第三季度营收低于预期,主要因为中国入秋后的气温高于公司预期,这也让消费者推迟购买相对高价的秋冬服装。
资本市场并不买账。 唯品会 的股价如同断了线的风筝一样继续往下坠落。11月16日晚间,同在美上市的京东公布了第三季度财报,股价受其利好应声上涨。京东商城CEO沈皓瑜在随后的分析师会上还打了 唯品会 的“脸”,称公司服装品类的销售额并没有受到天气方面的影响。
11月18日, 唯品会 第三季度财报终于公布了庐山真面目。数据显示,营收13.63亿美金,同比增长54%,环比下降6%。这是在上季度增长率下降至75%后, 唯品会 的增长率再次大幅度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在媒体报道的 唯品会 中文财报中,同比增长率为63%,也就是2014年第三季度营收为8.357亿美元。而在 唯品会 提交给SEC的6-K文件中显示,2014年Q3营收为8.826亿美元,与去年同期公布的一致。核算下来,该季度同比增长率仅有54%。
无独有偶,美做空机构MithraForensicResearch,市场研究机构JCapitalResearch今年数次针对 唯品会 发布质疑报告,其中之一就是 唯品会 在中国递交的财务文件与其递交给美国证监会的文件并不相同。
更为玩味的是,在 唯品会 公布财报前,腾讯战略投资 唯品会 的消息在坊间盛传。即便如此,昨日 唯品会 的股价依然没有被明显抬升。相反,股价高开低走,收盘下跌至12.53美金。
增长受阻
股价受挫只是业绩增长乏力的表象。
今年第二季度, 唯品会 的财报就已经表现出疲软。在连续10个季度保持3位数增长率后,营收首次迎来同比75%的增长。其中,《 唯品会 增长出现拐点,但愿陈一舟、徐新都已成功解套》一文中,就详细阐述了 唯品会 业绩增长遭遇拐点的原因。拐点出现后, 唯品会 的业绩开始下滑。
唯品会 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营收13.63亿美元,净利润约合5000万美元。环比第二季度营收14.54亿美金,净利润6440万美元来看, 唯品会 在刚刚过去的这一季度,并没有找到解决增长受阻的办法。
另一组核心运营数据显示, 唯品会 的活跃用户和订单数也遭遇了增长的瓶颈。第三季度, 唯品会 的活跃用户环比仅增长了40万人,订单却从上个季度的4490万份降低至4480万份。
而 唯品会 为此付出的成本和费用并没有大幅削减,相反更高。根据财报数据,唯品成本为10.25亿美元,环比减少6%,同比增长55%。 唯品会 第三季度总运营费用18亿元(约合2.83亿美元),同比增长45%。这充分说明了, 唯品会 的运营效率出现了问题,特别是新用户获取成本,以及订单成交转化上,ROI并未达标。 唯品会 CFO杨东皓在财报中坦言,“不幸的是,我们新用户的增长比预期要差。”
此外, 唯品会 为了追求交易规模上的增长,开始效仿京东,布局开放平台。在横向拓展上, 唯品会 让闪购、团购以及开放平模式共存;在品类纵深上, 唯品会 不断加强女性用户关注的品类,同时加大男性用户的吸附能力。
唯品会 变得越来越重,定位也越来越模糊。竞争对手认为, 唯品会 一定会经历这样的阶段,在增长到一定规模后,目前的业务模式无法带来更高的增长时,就会尝试新的路径。一旦这个平衡把握不好,不仅带来不了增量,还会伤到根本。
唯品会 对此进行了调整,在第三季度开始收缩低利润率的团购业务。毋庸置疑,团购业务不仅对利润率产生影响,也会对处在同平台闪购的用户体验带来影响。从结果上来看, 唯品会 此举收效甚微。 唯品会 董事会主席兼CEO沈亚用“失望”来表达这季度的财报。
空间被压缩
当股价被市场“低估”后,中概股的公司总会用回购股票来提升资本市场的信心。 唯品会 也不例外。
唯品会 董事会批准了一项股票回购计划,允许公司在截至2017年11月16日的未来24个月时间里,回购总价值最多为3亿美元的美国存托凭证。截至目前, 唯品会 的现金以及等价物为5.58亿美金。
不过, 唯品会 在业绩展望中,预期第四季度净营收为人民币120亿元到人民币12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约43%到49%。如果届时数据相符的话, 唯品会 继续延续前两个季度下滑的态势。
在 唯品会 采取行之有效的动作帮助其扭转颓势前,同行并没有停止对其碾压,从而抢夺更多的市场蛋糕。
商业的波诡云谲与一波三折总是让好事者感到兴奋不已。在 唯品会 高速增长后的今年,天猫和京东都加强了对 唯品会 的“防范”和“攻击”。作为电商高频消费的服饰被这家公司分别视为命根和新大陆。
双11的数据显示,天猫在服饰上斩获颇丰:优衣库当天销售额率先破亿元,随后破亿的商家超过20家。双11全天912亿元的交易额里,服饰是中流砥柱。这也是为何天猫从今年开始,加强和商家的战略排他合作,有商家资源的诉求,更有天猫打压京东、 唯品会 在侵蚀服饰市场的手段。
而京东表现更为明显。除了在财报分析师会上揶揄 唯品会 的“气候论”外,还直言不讳地表示,双11服饰品类交易增长比较健康。京东的第三季度财报提供了一个佐证,3C数码和家电产品交易额环比首次下滑,而服饰和百货相应有所提升。
京东似乎并不满意这点,在PR出去的声音中,还重点提到了第三季度闪购GMV占比超过1%,同比增长突破300%。媒体顺势解读为,“可预计未来京东的高增速闪购业务将侵蚀 唯品会 的市场份额。”
不容忽视的是,双11势必会对 唯品会 造成空前的影响。服饰商家不会放过出货的黄金期,除了冬季换新外,积压的库存也可以通过双11清理。在今年双11,天猫、京东、苏宁三家“撕逼声”此起披伏,偏安一隅的 唯品会 冷眼观战。
双11刚结束后,阿里又上马“双12”。天猫方面还调集了资源,帮助前期大量备货的商家处理双11未处理掉的货品。这也间接证明了,今年的双11,天猫很“战略”,很“独”。
萨特说,他人即地狱。 唯品会 在解决自身问题的同时,确实需要打破竞争对手编织的天花板。
快消品货源网提供超市货源信息,超市采购进货渠道。超市进货网提供成都食品批发,日用百货批发信息、微信淘宝网店超市采购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国内超市采购商与批发市场供应厂商搭建网上批发市场平台,是全国批发市场行业中电子商务权威性网站。
本文来源: 唯品会5天内市值蒸发超过25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