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中期,外资卖场开始进入中国,家乐福、沃尔玛、大润发在华发展接近20年。中国加入WTO的第三年,2004年12月,外资零售企业被取消进入地域和数量的限制,零售业进入了新一轮的景气周期。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资卖场的规模和业绩和外资卖场相比,差距仍然存在。凯度消费者指数的信息显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外资卖场在中国市场仍占主导地位,在现代零售渠道中的占比高达16.6%。其中,沃尔玛在华门店总计433家、大润发335家、家乐福235家、乐天玛特100家、麦德龙82家,欧尚74家。
但是,尽管如此,根据《2015年中国快速消费品连锁百强》报告显示,外资卖场的销售增长率增速开始变缓,其中家乐福、乐天的销售呈负增长,分别为-12.3%和-5.6%。
究其原因,首先是零售业整体行业变化趋势使然。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发布的消息称,2015年中国连锁百强企业销售规模平均增幅为4.3%,其中31家企业销售增长为负,是百强统计以来增长水平最低的一年。
详细数据来看,2015年度,连锁零售行业销售增幅下降,2010-2015年的销售增长分别为21.0%、12.0%、10.8%、9.9%、5.1%和4.3%。百强企业净利润率为1.8%,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55%的企业净利润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由于人工、房租持续上涨,造成开店放缓。
据统计,2015年度,百强企业平均新开门店115个,同比下降16%,平均关闭门店62个,同比上升39%。数据显示,外资超市的开店步伐也和销售业绩一样,趋于放缓。除了大润发、家乐福和沃尔玛以外,其他外资卖场的开店数量均在10个以下。
2015年度,家乐福的关店数量位列几家外资卖场巨头之首。
其次,中国入世以来,具有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模式的外资卖场一直是中资仿效的对象。但是随着便利店、社区超市和电商的兴起,特别是大型供应商逐步开辟电商渠道之后,消费者更加习惯于便利消费。而外资卖场背后是一套庞大而标准化的结构体系、流程管理,灵活性欠缺,因此越来越难以胜任“模范生”的角色。
业内人士称,目前外资卖场的关店已成趋势,但是前景难测。在销售增长放慢甚至出现负增长的背景下,如何通过结构调整、线上线下整合发展,来应对社区商业的便利、电商的低价以及新业态的体验分流,赢回更多的市场份额,是目前外资卖场迫切值得深思的问题。随着消费升级的深化,外资卖场的开店计划定会作出适应性调整。
目前,多家外资卖场将会通过线上线下整合发展,来促进行业转型。不少外资超市已经开始运营在线网点:2015年,沃尔玛全资收购电商平台1号店,并推出O2O“速购”平台;大润发设立飞牛网;麦德龙也已经入驻天猫;乐购、家乐福均已在社区周边推出快捷便利店。
乐发网超市批发网提供超市货源信息,超市采购进货渠道。超市进货网提供成都食品批发,日用百货批发信息、微信淘宝网店超市采购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国内超市采购商与批发市场供应厂商搭建网上批发市场平台,是全国批发市场行业中电子商务权威性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