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8年,曾经“开创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网上超市先河”的 1号店 ,发展轨迹一路向下。
6月21日凌晨,京东发布内部信息,宣布与沃尔玛达成深度战略合作。作为此次协议的一部分,沃尔玛将获得京东新发行的1.45亿股A类普通股,约为京东发行总股本的5%,而沃尔玛旗下 1号店 的品牌、网站、App等所有资产打包并入京东。
与此前坊间流传“京东400亿收购 1号店 ”的传闻不同,在京东与沃尔玛的协议中, 1号店 由传闻中的主角沦为配角,甚至被认为是沃尔玛丢给京东的“包袱”。
这是 1号店 现状的真实写照。自2008年创办以来, 1号店 几经沉浮,在2013年销售额突破百亿后,业绩似乎陷入停滞,此后便再未公布销售额,包括于刚和刘峻岭在内的主创团队也悉数离职。而经历了控股股东由平安集团到沃尔玛再到京东的三次更迭后, 1号店 早已远离国内电商第一梯队。
从当初与京东血拼,到如今卖身京东, 1号店 的命运令人唏嘘。“曾经的竞争对手变成股东,心情很复杂。再看看易迅被京东收购后的命运,更加为 1号店 担忧。”1号店员工吴斌向网易财经坦言。
缘何昔日势头强劲的 1号店 会落得如今结局? 1号店 与沃尔玛4年联姻究竟发生了什么? 1号店 是否会如担忧的那样被京东边缘化?
巨头交易的附属品
根据京东和沃尔玛的协议,双方将在多个战略领域进行合作。涉及 1号店 ,主要是京东将拥有1号商城主要资产,包括 1号店 的品牌、网站、App等。沃尔玛则继续经营 1号店 自营业务,并入驻1号商城。
1号店 的真实估值也与此前流传的400亿元相去甚远。根据协议,沃尔玛将获得京东新发行的约1.45亿股A类普通股,按照京东2普通股兑1ADS的比例,沃尔玛将获得7000余万京东股票,以当时京东收盘价21美元计算,总价约15亿美元,合人民币近100亿元。而在近百亿元的交易中,沃尔玛和京东的合作才是作价重点。
显然, 1号店 更像是沃尔玛的一个“包袱”,被顺手甩给了京东。甚至在这场交易仪式上,京东掌门人刘强东亦未出席。耐人寻味的是,在宣布接手 1号店 不久,京东就关闭了 1号店 天猫旗舰店。
“准确说法是,沃尔玛要战略投资京东,而不是京东要收购 1号店 。这完全是两回事。 1号店 只是沃尔玛想抛弃的负资产而已,打包卖给京东,也算是给自己留个颜面。”电商策略分析师李成东如是认为。
对于一度试图跻身国内电商第一梯队的 1号店 来说,如此结果让人唏嘘。尤其是接盘者还是自己曾经的竞争对手。网易财经发现,2015年“320手机家电节”期间, 1号店 就曾打出“限时秒杀,京东你低我更低”、“上市吹的牛,不代表价格就便宜”等宣传口号。
而对于 1号店 的员工来说,昔日竞争对手变成股东,心情自然五味杂陈,一位 1号店 前员工甚至在网上将这场交易定义为 1号店 的“受降仪式”。“目前公司并没有很大异动,但气氛也有些沉重。可能大家都不知道以后会怎样,对于京东的角色也需要时间适应。” 1号店 员工吴斌告诉网易财经。
网易财经试图联系已经出走 1号店 的创始人于刚,希望获得其对收购事件的看法,但未获回应。
1号店 的尴尬现状,与其运营初期的无限风光反差强烈。2008年7月11日,定位于“网上超市”的 1号店 正式上线。彼时,在创始人于刚和刘峻岭“戴尔公司前高管”的光环和人脉下, 1号店 一度发展迅猛。2009年9月, 1号店 用户突破100万;次年1月, 1号店 宣布线上产品突破4万种,超过中型线下超市的产品品类。
烧钱多盈利少
但也许从最初的“网上超市”定位开始, 1号店 就注定要步履蹒跚。主打食品饮料等快消品的 1号店 ,虽然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和优质的用户群,但由于快消品普遍客单价较低,利润空间小,在物流配送等成本压力下, 1号店 资金开始吃紧。
引入投资者成为彼时 1号店 的当务之急。2010年5月,平安集团以8000万元收购 1号店 80%股份,成为控股股东。根据此前于刚的访谈,他和刘峻岭在一次打高尔夫时认识了平安集团掌门人马明哲,遂有了后来的平安集团入股。而当时 1号店 已经陷入无钱可烧的窘境。
平安集团的到来,给 1号店 带来了几年看似辉煌的时期。根据 1号店 对外公布的数据,平安入股的2010年, 1号店 实现销售额8.05亿元,比2009年4600万元的销售额增长了近18倍。2011到2013年, 1号店 销售额继续增长,分别为27.2亿元、68亿元和115亿元。
但 1号店 业绩的快速增长,实则缘于平安集团的内部支持。一个公开的信息是,当时 1号店 近半销售额来自平安集团。平安集团规定内部只能通过 1号店 平台采购,送给客户的礼品全面使用 1号店 购物卡,平安集团积分与 1号店 打通,引导平安客户到 1号店 消费。
“资本都是逐利的,虽然 1号店 销售额增长很快,但这其实是来自平安的帮助。 1号店 ‘网上超市’的定位模式太重,利润太低,所以平安萌生退意。”李成东对网易财经表示。
在此情况下,2011年5月,平安集团向全球零售巨头沃尔玛出售 1号店 17.7%股份。 1号店 实际上或并非沃尔玛的首选。彼时业界曾一度传言沃尔玛想控股、直至全盘收购京东商城,但遭到刘强东拒绝。2012年8月,沃尔玛对 1号店 的控股增至51.3%,成为最大股东。
作为布局中国电商市场的重要环节,彼时沃尔玛显示出对 1号店 的充分信心。2011年入股 1号店 后,沃尔玛全球CEO麦道克(Michael Duke)曾参观上海 1号店 办公室,称“ 1号店 就是沃尔玛在中国的电商平台,从此 1号店 可以名正言顺地使用‘网上沃尔玛’这个标签了”。
但随着沃尔玛逐步取得控制权,其与 1号店 管理层的矛盾也逐渐产生。在2011年投资 1号店 后不久,沃尔玛就派驻了戴青和宋侑文两位核心人物进入 1号店 管理层,分别担任 1号店 人力资源副总裁和财务副总裁,掌控人事与资金两大关键要素。
而当沃尔玛持股比例增至51%时,此时包括于刚、刘峻岭在内的 1号店 管理层及员工所占股份被严重稀释,仅剩下11.8%。
一位接近 1号店 的业内人士告诉网易财经,沃尔玛控股之后,派了不少中高层入驻, 1号店 管理层的话语权被削弱。“双方理念也存在分歧,沃尔玛需要做业绩出来,但 1号店 为了扩张市场加上物流成本需要不断烧钱。同时沃尔玛的线下零售思维也与 1号店 的整体风格不相符合。”
会否步易迅后尘?
沃尔玛和 1号店 的合作都未能达到双方最初的期待。对于试图布局中国电商市场的沃尔玛来说,由于 1号店 独立运营,加上市场份额不大,未能帮助自己实现中国线上线下的渠道整合。
一个可以佐证的例子是,自2014年以来, 1号店 便再未依照惯例公布年销售额。当时对于未公布2014年销售额一事,于刚称“尊重合作伙伴(指沃尔玛),不公布任何关于交易和运营的数据”。而此前 1号店 对2014年销售额制定的目标是250亿元。
2015年7月,沃尔玛从 1号店 创始人和平安集团手中收购 1号店 所有股份,实现全资控股。此前几天,于刚和刘峻岭发出内部信宣布离开 1号店 ,并表示“这次选择是我们人生事业中最艰难的一次,也是最难以割舍的一次”。
而在于刚和刘峻岭出走之前, 1号店 包括第一位员工CTO韩军、市场部副总裁程峻怡在内的多位高层已先后离职。“当时的士气很低迷,中高层的流失也让员工失去信心,人事部甚至还组织专门的人找员工谈心。”前 1号店 员工张平向网易财经回忆。
此时的 1号店 ,不仅未能如愿进入中国电商第一梯队,甚至被竞争对手甩得很远。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 1号店 以1.4%的市场份额排名中国B2C网络零售市场第七,落后天猫(59.3%)、京东(20.2%)、苏宁易购(3.1%)等友商。
“ 1号店 最早主打消费品,客单价低,利润空间小,所以对资本要求很高。但投资方又是需要看到回报的,没人愿意一直烧钱。再加上 1号店 转型全品类也不顺,所以出现后来这种局面。”李成东分析。
“现在来看,沃尔玛在 1号店 这一块并不成功,跨国零售企业和中国创业互联网公司理念还是存在很大差异。”前述接近 1号店 的业内人士表示。
该人士同时指出,于刚和刘峻岭给予 1号店 初创团队的福利并不多,再加上沃尔玛入主后派驻了很多中高层,占据了职位,原来员工的升职机会变小,导致“整个团队的干劲不足”。
而现在,终于摆脱沃尔玛控制,换了新东家京东的 1号店 ,会否迎来一个全新的开始?
与沃尔玛的交易完成后,京东方面表示,“ 1号店 在家居用品和食品杂货等重要品类,以及在华东和华南等重点区域有鲜明的优势,我们非常期待通过此次联手进一步推动 1号店 的发展。”
但包括前述1号店员工在内的多位业内人士对此并不乐观。有被京东收购的拍拍网和易迅的案例在先——两者一个被关闭一个沦为“消费导购+众测网站”, 1号店 极有可能步易迅后尘。毕竟在品类上, 1号店 只是京东的一个子集,完全重叠。
乐发网超市批发网提供超市货源信息,超市采购进货渠道。超市进货网提供成都食品批发,日用百货批发信息、微信淘宝网店超市采购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国内超市采购商与批发市场供应厂商搭建网上批发市场平台,是全国批发市场行业中电子商务权威性网站。
本文来源: 悲情1号店8年3易主 会被京东边缘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