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7-11、罗森等日系 便利店 ,其最大的特色来自于各种鲜食与自有品牌商品,这二者也成为日系 便利店 形成差异化竞争的利器,更是利润的重要来源。以7-11为例,在中国市场,其鲜食与日配商品的销售占比达61.6%,毛利占比达60.4%。
《2017中国 便利店 发展报告》显示,目前国内 便利店 生鲜及半加工食品占比低,自有品牌占比低,商品结构亟待提升。报告建议, 便利店 应紧密围绕鲜食半成品与自有品牌,实现商品的差异化。
事实上,一些本土 便利店 正在加码鲜食产品。河北国大36524 便利店 算是较早投资研发速食产品的企业,目前可以提供关东煮、便当、面类、煎饼等50多个品种的鲜食,其单品月销售量达1.6万份。
武汉东翼今天-TODAY 便利店 创始人兼CEO宋迎春表示,TODAY 便利店 的鲜食产品毛利额贡献率达40%,未来希望通过丰富鲜食品种,将其提高到50%。
据北京全时叁陆伍连锁总经理杨波透露,目前全时 便利店 的鲜食销售占比将近41%,毛利达40%以上。
众所周知, 便利店 的鲜食商品生意并不简单,特别是在自建鲜食工厂的情况下,这意味着企业需要在研发、物流体系以及供应链方面作大规模投资。7-11在日本市场拥有19423家门店,制造工厂就达181家,其中专用工厂达167家。
在厦门见福连锁董事长张利看来, 便利店 做鲜食,第一要有好的供应链;第二要有一定的“氛围”,如果当地消费者尚未进入“愿意为健康多付出一些成本”的阶段, 便利店 就不具备上马鲜食的条件;第三企业要具备一定的资本实力,“开发鲜食是一个大投入。尤其是前期投入,损耗非常大。大多数 便利店 ,尤其是区域型 便利店 ,刚刚过了死亡期,可能还需要点时间”。
浙江十足便利董事长刘忠建也建议,企业在拥有强大的资本实力、成功的运作经验与优良的团队等条件下,才能尝试先建厂再开店。“我非常鼓励大家销售鲜食品类,但千万不要一上去就自己做,最好找合作工厂。”
对于自有品牌,刘忠建注意到,很多本土 便利店 企业并没有直接与生产厂商直接合作,这样的话中间环节多,成本高。而且由于担心退货与库存的问题,本土 便利店 不太敢于尝试做自有品牌商品。
主营浙江市场、拥有1800家门店的十足 便利店 ,其唯一的自有品牌商品是打火机。刘忠建解释说,打火机的品牌属性并不强,而且是即时使用型商品,退货的风险较小。
更重要的是,打火机利润很高,进价不到一元,售价达两三元。“目前,在中国市场一提到自有品牌,消费者第一感觉是价格相对适中,品质尚可。但在日本市场,自有品牌意味着更高品质的商品。
对消费者而言,到 便利店 买面包并不是因为 便利店 近,而是因为其面包品质非常好。”野村综合研究所的高级顾问乡裕表示,“所以, 便利店 如果想获得长期的发展,还需开发高品质的自有品牌商品。”
乐发网超市批发网提供超市货源信息,超市采购进货渠道。超市进货网提供成都食品批发,日用百货批发信息、微信淘宝网店超市采购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国内超市采购商与批发市场供应厂商搭建网上批发市场平台,是全国批发市场行业中电子商务权威性网站。
本文来源: 本土便利店:鲜食与自有品牌商品是方向?